由于Unix是多用户操作系统,作为系统的普通使用者只能使用系统提供的有限功能,而只有Unix系统管理员才能充分利用其的全部能力。因而拥有自己的Unix系统也是一个普通Unix系统使用者的愿望。但是在那些时候,能够满足这些愿望的计算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的。
昂贵的硬件,以及Unix系统逐渐商业化趋势,都使得拥有自己的Unix系统对大多数人只是美好的愿望,而使用Unix系统的地方主要为一些要求较高的科研和大中型公司机构。
到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得硬件的价格能被人和小企业接受了,给拥有一个Unix系统的愿望带来了一线曙光。但是使用8086芯片的个人计算机能力比较差,在其上不能实现真正正常工作的多用户系统。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英特尔公司推出的80386芯片使个人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大大提高,在个人计算机上构建一个可以真正使用的Unix系统也成为了可能。
事实上此时能运行在X86平台上的Unix系统相当有限,Mircosoft的Xienx是一种(后来发展成为SCO Unix),但不能指望能自由、免费使用这个商用系统。
要移植Unix系统到PC平台上便需要Unix的源代码,而此时受AT&T的许可权的限制,Unix系统代码还不能被自由获得(但在BSD与AT&T的法律纠纷之后的4.4 BSD Lite不再受这个限制了,可以在BSD许可下自由使用)。
很多计算机爱好者为了实现一个可以自由使用的操作系统,不断进行着努力。自由软件基金会的GNU计划的目的就是打算创建一个自由的、与Unix类似的操作系统,为了实现这个目的,GNU开发了很多非常有效的工具,包括编译器和很多系统命令,然而GNU计划中的操作系统内核 ──HURD,却进展缓慢,从而无法构建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
很快,就有计算机爱好者开始考虑在个人计算机平台上构建一个Unix内核。芬兰一位计算机研究生Linus Torvalds开始了这个工作,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他通过学习Minix──一个用于教学目的的简单Unix系统,在x86平台上构建了Linux内核,这个内核和GNU的系统工具结合起来,成为当前非常流行的GNU/Linux系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