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软件公司用人存在巨大缺口,另一方面人才供应方软件培训公司鱼龙混杂,整体市场不断下滑。在目前IT培训整体市场下滑的局面下,谁能成为最后的成功者?
IT培训的前世今生
十五年前,国内的IT培训发端于IT厂商的“认证培训”,最早由Novell公司将IT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中国,最初IT职业资格认证以产品的售后服务方式体现出来。购买Novell公司产品的用户可以享受高额的培训支持,到后来IBM、微软、Cisco 、Sun 、Oracle等IT巨头成为IT认证培训市场的开拓者,这也形成了早期IT培训市场以跨国公司长期把控的局面。在这一阶段,IT培训主要针对IT从业者,在校学生基本被排至在外。
直到2000年,IT职业资格认证在国内的发展达到一个至高点,这时的IT职业资格认证已经改变过去的“贵族”姿态,国内的IT职业资格认证进行了一场空前的普及化运动。包括微软在内的众多IT巨头纷纷采取开放模式,比如微软推出MCP(微软认证专家)计划。进行大规模的微软院校合作,涌现出数量众多的直接授权的培训中心(CTEC)以及由这些培训中心开发的二级培训中心,这些职业资格认证的组织者全面竞争市场。
此时的Cisco、IBM等公司也纷纷面对高校推出自己的合作计划。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当时还是信息产业部)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认证体系。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被培训方的学生心态也在逐步发生改变。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开发处处长李建伟介绍,过去IT培训在国内不为学生家长认可,在他们眼里,与其参加IT培训,不如找一所相对较差的大学,获得国家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在这种市场状况下,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可,许多第三方培训公司开始进行大肆扩张,这从客观上对整个IT培训市场进行了前期教育,同时也埋下了隐患。
培训乱象
微软中国推出“认证教育就业之星计划”;IBM在中国推出高校合作电子商务实习计划; Linux公司的全国保障就业计划……以厂商为主导的IT培训纷纷将目光转向高校“就业”,而IT培训的另一梯队,第三方培训机构也围绕高校就业做文章,纷纷打出“高薪就业”、“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等等广告,大肆招揽学员。其中第三方培训机构因为过度扩张而纷纷颓靡。
国内某第三方培训公司在进行大规模市场扩张的过程中便面临这样的问题。其采取品牌加盟的方式,通常与加盟店签订一个固定年限的合同,几年以后该公司直接接手。为了广泛争取学员,各地加盟商做大量的户外车身广告等,但其培训的品质难以保证,口碑却逐年下降,这甚至影响到该公司的再融资,公司上市的计划随之搁浅。
而另一家走高端路线的第三方IT培训机构最早以高品质赢得了市场地位,但该公司因为过度依赖名师,在师资团队从公司离开自立门户,该公司的运营也一度陷入困境。
大型第三方IT培训机构在早期的扩张中教育培育了这个市场,而他们的成长仍需要寻找持续的驱动力。而以IT公司为主导的培训又主要以该公司的产品为基础,比如Oracle公司的数据库培训认证,SAP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相关培训认证,这些公司通常与国内的名校合作,这一部分的IT培训认证通常难以实现规模化与普及化。这也为许多中小第三方IT培训机构留出了市场空隙。
如何衡量一个IT培训机构的品质?一个优质的IT培训机构应该是看学员的就业率及其就业满意率。一直以来,许多第三方IT培训机构打着“高薪就业”的广告广泛招揽学员,一旦学员毕业就业的满意率不高,即便就业了也难以维护培训机构的声誉。
IT培训市场能否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将食物的做法流程标准化,IT培训有这样一个特点,那便是随着IT技术的更新,IT应用方向的不断变化,IT培训的知识也需要及时更新变化。比如随着3G产业的兴起,就应该推出有关3G方面的培训。必须把当下的热点知识融入培训的课程,这样的设置正好能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并通过70%动作实操的过程,练就IT企业所需的信息化专业人才。
无论是为实现规模化的加盟模式还是为了保证品质的名师模式,在市场的检阅中,这两种模式纷纷陷入困境,而将培训标准化的模式正好适合进行市场的规模化,同时也避免了在发展过程中,过分依赖某几个人的因素。或许在下一场市场较量中,真正的默默耕耘者也将慢慢浮出水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