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数据库及实例,我们可以知道Oracle体系结构中的可分为三个范畴:数据库内部结构(如表)、存储区内部的结构(包括共享存储区和进程)、数据库的外部结构。
一、Oracle体系结构中的内部结构
数据库的内部结构,即Oracle数据的逻辑表现层,也称oracleschema,包括以下这些内容:
1.表、列、约束条件、数据类型(包括抽象数据类型)
2.分区与子分区
3.用户与模式
4.索引、簇和散列簇
5.视图
6.序列
7.过程、函数、软件包和触发器
8.同义词
9.权限及角色
10.数据库链接
11段、盘区和块
12.回滚段
13.快照与显形图
14.各部分的具体介绍以后将在Oralceschema栏目中讨论。
二、Oracle体系结构中的内部存储结构
包括内存缓冲池与后台进程:
1.系统全局区(SGA),主要包括:
1)数据块缓存区
数据块缓存区(datablockbuffercache)是SGA中的一个高速缓存区域,用来存储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段的数据块(如表、索引和簇)。数据块缓存区的大小由数据库服务器init.ora文件中的DB_LOCK_BUFFERS参数决定(用数据库块的个数表示)。在调整和管理数据库时,调整数据块缓存区的大小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因为数据块缓存区的大小固定,并且其大小通常小于数据库段所使用的空间,所以它不能一次装载下内存中所有的数据库段。通常,数据块缓存区只是数据库大小的1%~2%,Oracle使用最近最少使用(LRU,leastrecentlyused)算法来管理可用空间。当存储区需要自由空间时,最近最少使用块将被移出,新数据块将在存储区代替它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将最频繁使用的数据保存在存储区中。
然而,如果SGA的大小不足以容纳所有最常使用的数据,那么,不同的对象将争用数据块缓存区中的空间。当多个应用程序共享同一个SGA时,很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此时,每个应用的最近使用段都将与其他应用的最近使用段争夺SGA中的空间。其结果是,对数据块缓存区的数据请求将出现较低的命中率,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2)字典缓存区
数据库对象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字典表中,这些信息包括用户帐号数据、数据文件名、段名、盘区位置、表说明和权限,当数据库需要这些信息(如检查用户查询一个表的授权)时,将读取数据字典表并且将返回的数据存储在字典缓存区的SGA中。
数据字典缓存区通过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来管理。字典缓存区的大小由数据库内部管理。字典缓存区是SQL共享池的一部分,共享池的大小由数据库文件init.ora中的SHARED_POOL_SIZE参数来设置。
如果字典缓存区太小,数据库就不得不反复查询数据字典表以访问数据库所需的信息,这些查询称为循环调用(recuesivecall),这时的查询速度相对字典缓存区独立完成查询时要低。
3)重做日志缓冲区
重做项描述对数据库进行的修改。它们写到联机重做日志文件中,以便在数据库恢复过程中用于向前滚动操作。然而,在被写入联机重做日志文件之前,事务首先被记录在称作重做日志缓冲区(redologbuffer)的SGA中。数据库可以周期地分批向联机重做日志文件中写重做项的内容,从而优化这个操作。重做日志缓冲区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由init.ora文件中的LOG_BUFFER参数决定。
4)SQL共享池
SQL共享池存储数据字典缓存区及库缓存区(librarycache),即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语句信息。当数据块缓冲区和字典缓存区能够共享数据库用户间的结构及数据信息时,库缓存区允许共享常用的SQL语句。
SQL共享池包括执行计划及运行数据库的SQL语句的语法分析树。在第二次运行(由任何用户)相同的SQL语句时,可以利用SQL共享池中可用的语法分析信息来加快执行速度。
SQL共享池通过LRU算法来管理。当SQL共享池填满时,将从库缓存区中删掉最近最少使用的执行路径和语法分析树,以便为新的条目腾出空间。如果SQL共享池太小,语句将被连续不断地再装入到库缓存区,从而影响操作性能。
SQL共享池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由init.ora文件参数SHARED_POOL_SIZE决定。
5)大池
大池(LargePool)是一个可选内存区。如果使用线程服务器选项或频繁执行备份/恢复操作,只要创建一个大池,就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这些操作。大池将致力于支持SQL大型命令。利用大池,就可以防止这些SQL大型命令把条目重写入SQL共享池中,从而减少再装入到库缓存区中的语句数量。大池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通过init.ora文件的LARGE_POOL_SIZE参数设置,用户可以使用init.ora文件的LARGE_POOL_MIN_ALLOC参数设置大池中的最小位置。Oracle8i已不用这个参数。作为使用LargePool的一种选择方案,可以用init.ora文件的SHARED_POOL_RESERVED_SIZE参数为SQL大型语句保留一部分SQL共享池。
6)Java池
由其名字可知,Java池为Java命令提供语法分析。Java池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通过在Oracle8i引入的init.ora文件的JAVA_POOL_SIZE参数设置。init.ora文件的JAVA_POOL_SIZE参数缺省设置为10MB。
7)多缓冲池
可以在SGA中创建多个缓冲池,能够用多个缓冲池把大数据集与其他的应用程序分开,以减少它们争夺数据块缓存区内相同资源的可能性。对于创建的每一个缓冲池,都要规定其LRU锁存器的大小和数量。缓冲区的数量必须至少比LRU锁存器的数量多50倍。
创建缓冲池时,需要规定保存区(keeparea)的大小和再循环区(recyclearea)的大小。与SQL共享池的保留区一样,保存区保持条目,而再循环区则被频繁地再循环使用。可以通过BUFFER_POOL_KEEP参数规定来保存区的大小。例如:
保存和再循环缓冲池的容量减少了数据块缓冲存储区中的可用空间(通过DB_BLOCK_BUFFERS参数设置)。对于使用一个新缓冲池的表,通过表的storage子句中的buffer_pool参数来规定缓冲池的名字。例如,如果需要从内存中快速删除一个表,就把它赋予RECYCLE池。缺省池叫作DEFAULT,这样就能在以后用altertable命令把一个表转移到DEFAULT池。#p#
2.程序全局区(PGA)。
程序全局区(PGA,ProgramGlobalArea)是存储区中的一个区域,由一个Oracle用户进程所使用,PGA中的内存不能共享。
3.环境区
4.后台进程
数据库拥有多个后台进程,其数量取决于数据库的配置。这些进程由数据库管理,它们只需要进行很少的管理。每个后台进程创建一个跟踪文件。在实例操作期间保存跟踪文件。后台进程跟踪文件的命名约定和位置随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版本而不同。一般来说,跟踪文件含有后台进程名或后台进程的操作系统进程ID。可以设置初始化参数文件的BACKGROUND_DUMP_DEST参数来规定后台进程跟踪文件的位置,但是有些版本的Oracle忽略这种设置。排除数据库故障时,跟踪文件就显得非常重要。影响后台进程的严重问题通常记录在数据库的警告日志上。警告日志通常位于BACKGROUND_DUMP_DEST目录下。一般来说,这个目录是ORACLE_BASE目录下的/ADMIN/INSTANCE_NAME/BDUMP目录。
1)SMON
当启动一个数据库时,SMON(SystemMonitor,系统监控程序)进程执行所需的实例恢复操作(使用联机重做日志文件),它也可以清除数据库,取消系统不再需要的事务对象。SMON的另一个用途是:将邻接的自由盘区组成一个较大的自由盘区。对于某些表空间,数据库管理员必须手工执行自由空间合并;SMON只合并表空间中的自由空间,这些表空间的缺省pctincrease存储值为非零。
2)PMON
PMON(进程监控程序)后台进程清除失败用户的进程,释放用户当时正在使用的资源。当一个持有锁的进程被取消时,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PMON负责释放锁并使其可以被其他用户使用。同SMON一样,PMON周期性地唤醒检测它是否需要被使用。
3)DBWR
DBWR(数据库写入程序)后台进程负责管理数据块缓存区及字典缓存区的内容。它以批方式把修改块从SGA写到数据文件中。
尽管每一个数据库实例只有一个SMON和一个PMON进程在运行,但是根据平台和操作系统的不同,用户可以同时拥有多个DBWR进程。使用多个DBWR进程有助于在进行大的操作期间减少DBWR中的冲突。所需DBWR进程的数量由数据库的init.ora文件中的DB_WRITER_PROCESSES参数决定。如果系统支持异步I/O,可以用多个DBWRI/O从(slave)进程创建一个DBWR进程。DBWRI/O从进程的数量由init.ora文件的DBWR_I/O_SLAVES参数设置。
如果创建多个DBWR进程,这些进程就不叫做DBWR,它们将有一个数字分量。例如,如果创建5个DBWR进程,进程的操作系统名就可能是DBW0、DBW1、DBW2、DBW3和DBW4。
4)LGWR
LGWR(日志写入程序)后台进程负责把联机重做日志缓冲区的内容写入联机重做日志文件。LGWR分批将日志条目写入联机重做日志文件。重做日志缓冲区条目总是包含着数据库的最新状态,这是因为DBWR进程可以一直等待到把数据块缓冲区中的修改数据块写入到数据文件中。
LGWR是数据库正常操作时唯一向联机重做日志文件写入内容并从重做日志缓冲区直接读取内容的进程。与DBWR对数据文件执行的完全随机访问相反,联机重做日志文件以序列形式写入。如果联机重做日志文件是镜像文件,LGWR同时向镜像日志文件中写内容。
对于Oracle8,可以创建多个LGWRI/O从进程以改善向联机重做日志文件的写入性能,其个数由数据库的init.ora文件的LGWR_IO_SLAVES参数决定。
在Oracle8i中,这个参数已不能用,LGWRI/O从进程由DBWR_IO_SLAVES设置值派生
而来。
5)CKPT
CKPT(检查点进程)用来减少执行实例恢复所需的时间。检查点使DBWR把上一个检查点以后的全部已修改数据块写入数据文件,并更新数据文件头部和控制文件以记录该检查点。
当一个联机重做日志文件被填满时,检查点进程会自动出现。可以用数据库实例的init.ora文件中的LOG_CHECKPOINT_INTERVAL参数来设置一个频繁出现的检查点。
CKPT后台进程把早期数据库版本中LGWR的两个功能(向检查点发信号及复制日志内容)分成两个后台进程。当数据库实例的init.ora文件中的CHECKPOINT_PROCESS参数被设置为TRUE时,就可以建立CKPT后台进程。
6)ARCH
LGWR后台进程以循环方式向联机重做日志文件写入;当填满第一个日志文件后,就开始向第二个日志文件写入;第二个日志文件填满后,再向第三个日志文件写入。一旦最后一个重做日志文件填满,LGWR就开始重写第一个重做日志文件的内容。
当Oracle以ARCHIVELOG(归档日志)模式运行时,数据库在开始重写重做日志文件之前先对其进行备份。这些归档的重做日志文件通常写入一个磁盘设备中。也可以直接写入磁带设备中,但是这往往要增加操作员的劳动强度。
这种归档功能由ARCH(归档进程)后台进程完成,利用该性能的数据库在处理大数据事务时将遇到重做日志磁盘冲突问题,这是因为当LGWR准备写入一个重做日志文件时,ARCH正准备读取另一个。如果归档日志目标磁盘写满,数据库还将遇到数据库锁定问题。此时,ARCH冻结,禁止LGWR写入;从而禁止在数据库中出现进一步的事务处理;这种情况一起延续到归档重做日志文件的空间清空为止。
对于Oracle8,可以创建多个ARCHI/O从进程以改善对归档重做日志文件的写入功能。在Oracle8.0中,ARCHI/O从进程的个数由数据库的init.ora文件中的ARCH_IO_SLAVES参数决定。在Oracle8i中,这个参数已不能用,ARCH_IO_SLAVES设置值由DBWR_IO_SLAVES设置值派生。
7)RECO
RECO(恢复进程)后台进程用于解决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故障问题。RECO进程试图访问存在疑问的分布式事务的数据库并解析这些事务。只有在平台支持DistributedOption(分布式选项)且init.ora文件中的DISTRIBUTED_TRANSACTIONS参数大于零时才创建这个进程。
8)SNPn
Oracle的快照刷新及内部作业队列调度依赖于它们执行的后台进程(快照进程)。这些后台进程的名字以字母SNP开头,以数字或字母结束。为一实例所创建的SNP进程的个数由数据库的init.ora文件中的JOB_QUEUE_PROCESSES参数决定(在Oracle7中,该参数名为SNAPSHOT_REFRESH_PROCESSES)。
9)LCKn
当采用Oracle并行服务器选项时,多个LCK(锁定进程)后台进程(命名为LCK0~LCK9)用于解决内部实例的锁定问题。LCK进程的个数由GC_LCK_PROCS参数决定。
10)Dnnn
Dnnn(调度程序进程)是MTS结构的一部分;这些进程有助于减少处理多重连接所需要的资源。对于数据库服务器支持的每一个协议必须至少创建一个调度程序进程,调度程序进程根据SQL*Net(或Net8)的配置在数据库启动时创建,在数据库打开后可以创建或取消。
11)Snnn
创建Snnn(服务器进程)来管理需要专用服务器的数据库连接。服务器进程可以对数据文件进行I/O操作。
12)Pnnn
如果启动数据库中的并行查询选项,一个查询的资源要求可以分布在多个处理器中。当实例启动由init.ora文件的PARALLEL_MIN_SERVERS参数确定时,指定数目的并行查询服务器进程就启动。每一个这样的进程都将出现在操作系统级。需要并行操作的进程越多,启动的并行查询服务器进程就越多。每个并行查询服务器进程在操作系统级将有一个P000、P001、P002这样的名字。并行查询服务器进程的最大数量由init.ora文件的PARALLEL_MAX_SERVERS参数确定。#p#
三、Oracle体系结构中的的外部结构
1.重做日志
Oracle保存所有数据库事务的日志。这些事务被记录在联机重做日志文件(onlineredologfile)中。当数据库被破坏时,这些日志文件能够以正确顺序恢复数据库事务。重做日志文件信息存储在数据库数据文件的外部。
重做日志文件也可以让Oracle优化向磁盘写入数据的方式。当数据库中出现一个事务时,就把该事务输入到重做日志缓冲区;同时受该事务影响的数据块不会立即写入磁盘。
每个Oracle数据库都有两个或更多的联机重做日志文件。Oracle以循环方式向联机重做日志文件写入:第一个日志文件被填满后,就向第二个日志文件写入,然后依次类推。当所有联机重做日志文件都被填满时,就又回到第一个日志文件,用新事务的数据对其进行重写。如果数据库正以ARCHIVELOG模式运行,在重写联机重做日志文件前,数据库将先对其进行备份。任何时候都可以用这些归档重做日志文件来恢复数据库的任何部分。
重做日志文件可以被数据库镜像(复制)。镜像联机重做日志文件不依赖操作系统或操作环境的硬件性能就可以对重做日志文件进行镜像。
2.控制文件
数据库的全局物理结构由其控制文件(controlfile)维护。控制文件记录数据库中所有文件的控制信息。控制文件维护内部的一致性并引导恢复操作。
由于控制文件对数据库至关重要,所以联机存储着多个拷贝。这些文件一般存储在各个不同的磁盘上,以便将因磁盘失效引起的潜在危险降至最低限度。创建数据库时,同时就提供与之对应的控制文件。
数据库控制文件的名字通过init.ora文件的CONTROL_FILES参数规定。尽管这是一个init.ora参数,但是CONTORL_FILES参数通常用config.ora文件规定,因为它很少变化。如果需要给数据库添加一个新的控制文件,可关闭实例,把已存在的一个控制文件复制到新的地址,把新的地址添加到CONTROL_FILES参数设置值上,并重新启动这个实例。
3.跟踪文件与警告日志
在实例中运行的每一个后台进程都有一个跟踪文件与之相连。跟踪文件记载后台进程遇到的重大事件的信息。除了跟踪文件外,Oracle还有一个称作警告日志(alertlog)的文件,警告日志记录数据库文件运行中主要事件的命令及结果。例如,表空间的创建、重做日志的转换、操作系统的恢复、数据库的建立等信息都记录在警告日志中。警告日志是数据库每日管理的重要资源,当需要查找主要失败原因时,跟踪文件就非常有用。
应经常监控警告日志。警告日志的条目将通知你数据库操作期间遇到的任何问题,其中包括出现的任何ORA_0600内部错误。为使警告日志便于使用,最好是每天能自动对其重新命名。例如,如果警告日志称作alert_orcl.log,可以对它重新命名,以便其文件名包括当前日期。下次Oracle要写该警告日志时,将找不到具有alert_orcl.log文件名的文件,因此数据库将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名。这样,除了有以前的警告日志外,还有一个当前的警告日志(alert_orcl.log)。用这种方式区分警告日志条目就可以使对警告日志条目的分析更有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