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混合虚拟化平台的优劣势在哪里?

云计算 虚拟化
企业可能选择运行多个混合平台的原因有很多:他们正在从一个平台迁移到另一个平台;他们的某个特殊部门或分公司需要不同的平台环境;或者他们为某个特定应用保留了不同的虚拟化平台。混合虚拟化平台究竟有何优劣,我们来看看专家的说法。

运行混合的虚拟化平台(通常是VMware 和 Microsoft Hyper-V的混合),正逐渐成为虚拟化数据中心的趋势。

在TechTarget的“2009虚拟化采购意向调查”中显示,56%的参与者认为他们更希望能避免出现混合的虚拟化环境。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也表示,如果是为了满足特殊业务需求的话,他们也会选择运行混合的虚拟化平台。

企业可能选择运行多个混合平台的原因有很多:他们正在从一个平台迁移到另一个平台;他们的某个特殊部门或分公司需要不同的平台环境;或者他们为某个特定应用保留了不同的虚拟化平台。但是运行混合平台环境是否有好处呢?

我们的服务器虚拟化咨询委员会专家们给出了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运行混合虚拟化平台的优劣势在哪里?

CJ Metz, Orange County United Way

如果用户选择把所有的服务器运行于单一平台下,那么他们这么做很可能是因为考虑到培训和知识了解等方面因素,拥有单一架构的环境更具可行性。据我所知市场上有像微软System Center这样的软件可以同时支持Hyper-V和VMware,但是这么做也会增加额外的费用。

那么当我们选择了多平台的供应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某一虚拟化厂商新发布的补丁会导致服务器宕机,这时我们会感到安心一些,因为没有把所有的应用都放到出问题的平台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每个虚拟化供应商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例如,我们可能会为核心生产服务器选择VMware,因为它可以购买软件许可实现高可用性和分布式资源调度系统(DRS),而同时我们会选用低成本的Hyper-V虚拟化服务器用于那些低优先级的业务系统。

Eric Siebert, Boston Market

在混合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已经变得非常普遍的今天,我必须承认多数的数据中心并不希望在内部选用混合的虚拟化平台。虚拟化层所在的位置非常接近硬件系统层,而且多数公司坚持使用同一个硬件系统供应商。因此,我认为只有如下这些优势促使用户进入混合环境:

管理:多数情况下,不同的管理程序(hypervisor)需要完全不同的控制台、管理程序和支持不同的软件。微软的System Center宣称支持VMware ESX,但这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实现,而且效率并不高。

培训和经验:在不同的管理程序下,人员培训和经验获取需要花费双倍的时间、努力和费用。

兼容性:大多数管理程序所支持的虚拟机格式并不相同。因此,如果需要把一个虚拟机从Hyper-V服务器迁移到ESX服务器的话需要中间步骤,同样也需要虚拟机停机时间。

更多的跨平台管理工具,包括对虚拟硬盘文件格式的统一等等,都可以促进混合虚拟化环境的实现。但是我现在看到的情况依然是多数公司坚持使用自己的管理程序所支持的格式,而摒弃其他方式。

Shannon Snowden, New Age Technologies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用户对一个虚拟化管理程序足够了解的话,将可以很快地适应其他的方式,因为您需要重新了解的仅仅是不同的平台是如何对同一任务进行支持的。因此如果是来自客户端的需求的话,我并不介意把平台混合起来。

然而,当引入混合供应商时,您也同时面临不同格式虚拟机所带来的低效率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是您不希望面对的,那么请坚持同一供应商并在您的虚拟架构中采用该供应商不同版本的管理程序。您可以把关键的生产虚拟机放到***的具备企业级容错特性的硬件上,而把测试和试验用虚拟机放到该厂商提供的免费的或较便宜的软件版本上。

Dave Sobel, Evolve Technologies

混合环境带来的优势是可以享用不同厂商所带来的不同特性。您可以借助于那些只有在某一平台下才可以提供的特性,以及把工作负载链接到相似的应用环境中。例如,基于微软平台的应用可以被完全放置于微软虚拟化系统中,而Linux环境(Hyper-V无法支持)则可以放置到VMware中。

劣势是从一个平台迁移到另一个平台需要转化过程,而且您需要和两个供应商都保持联系以获得支持。管理工具也变得更加复杂,因为该工具需要对不同的虚拟化平台提供支持。管理人员需要同时获得两个应用系统的认证,以及分别和两个厂商支持人员都保持联系。这些增加的复杂度和费用需要根据业务需求来衡量,因为最重要的首先还是真正理解业务的需求!

【编辑推荐】

  1. 虚拟化性能问题 软件是***障碍?
  2. 认清限制虚拟化整合比例的七大障碍
  3. 高可用虚拟化产品大对比 看准三大关键因素

 

责任编辑:yangsai 来源: TechTarget
相关推荐

2015-08-17 14:48:38

LiFiLiFi网络优劣势解析

2018-12-14 15:24:01

虚拟化基础架构

2010-05-27 09:33:33

虚拟化技术

2015-05-26 09:15:14

开源PaaS 云平台Cloud Found

2011-08-03 14:49:57

框架

2013-10-15 10:45:26

VDIBYOD

2015-07-08 09:19:56

HaaSHadoop即服务云端Hadoop

2023-03-06 16:29:56

2022-08-10 07:05:35

vscodePyCharm开发工具

2018-10-31 12:51:04

2011-06-16 11:46:25

投影机技巧

2011-10-31 13:06:10

2022-08-10 14:03:01

MySQL数据库存储

2011-03-09 09:08:47

HTML5AndroidiOS

2019-04-11 10:26:15

架构运维技术

2011-09-22 09:55:40

投影仪评测

2013-08-26 10:21:31

Android制造商分析

2018-08-29 15:23:18

数据库NoSQLMongoDB

2023-06-27 13:51:07

FPGA数据中心程序

2018-04-09 10:16:27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AI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