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人们对于至强7500系列处理器(Nehalem-EX)的期待,至强5600系列服务器处理器(Westmere-EP)的风头几乎被抢去了大半。但是在发布会上三位用户用真实的数据,向人们展示了32nm至强5600真正的实力。
尽管在场的记者们都惊叹于至强5600创造出的巨大性能提升,却也不免奇怪,从2009年3月“历史性”的至强5500到2010年3月的至强5600,前后不过一年时间,为何如此着急?于是,如何更好地保护用户投资、如何有步骤地进行产品换代成为了记者们更加关注的问题。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服务器平台事业部产品经理贺晓东在接受比特网专访时这样说道:“这是英特尔创新的节奏,实际上也是对业界承诺。”
众所周知,英特尔的Tick-Tock策略已准时运行多年,从至强5500到至强5600不过是一次正常的更新,贺晓东这句话也只是印证了至强5600的标杆作用。而最重要的是,用户确实需要性能的不断提升。“用高性能计算做细胞的模拟分析,以现在的技术,用百万亿次去分析的话,只能分析其中的不到十分之一,整个细胞完整地分析下来,可能不是千万亿次,可能是亿万亿次,这种需求实际上是对现有技术创新的推动力。”
至于如何保护用户投资,贺晓东解释说,从Nehalem架构来看,包括前面一代的产品迁移都是通的。即便是老的用户,如果决定采用虚拟化的技术,对原来的技术都是有保护,“但是这种保护不能减缓对创新的需求。”换句话说,英特尔在乎的并不是“面子”问题,而是一直致力于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以及降低用户总体拥有成本。
中国移动研究院服务器技术部资深专家唐本亭则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基于至强5600系列的产品相比上一代平台是针对5500,并发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在整数运算、浮点运算,以及SPEC_power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据唐本亭介绍,中移动的增值业务基本上90%以上采用x86的架构,而且由于OA系统以及一些企业化的应用非常多,每年采购量基本上增长在50%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移动的集中采购周期日益缩短,新的采购间隔已经不到一年。而且由于飞信、Push Mail等核心互联网应用的增长,使得移动投入非常大的资源。而像飞信业务,其实需要很大的并发量,需要很高的计算资源。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测试之后,唐本亭对于至强5600服务器平台如此肯定。
他表示,从时间价值方面来讲,通过至强5600系列平台的应用,可以预见到运营商在成本控制、节能方面都会得到一个比较大的改进,而且他预言未来数据中心以及云计算等方面,至强5600系列的CPU肯定会得到大量的应用。
所以,从英特尔的角度来说,持续提升产品性能是信仰;而从一些用户来看,持续的性能提升是需求。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