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语言的最大有点是让编程人员对其代码可以重用,那么怎么实现这种方法呢?实现这种重用的方法的关键是通过Python继承机制。继承完全可以理解成类之间的类型。
假设你想要写一个程序来记录学校之中的教师和学生情况。他们有一些共同属性,比如姓名、年龄和地址。他们也有专有的属性,比如教师的薪水、课程和假期,学生的成绩和学费。
你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两个独立的类来处理它们,但是这样做的话,如果要增加一个新的共有属性,就意味着要在这两个独立的类中都增加这个属性。这很快就会显得不实用。
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创建一个共同的类Python继承称为SchoolMember然后让教师和学生的类Python继承 这个共同的类。即它们都是这个类型(类)的子类型,然后我们再为这些子类型添加专有的属性。
使用这种方法有很多优点。如果我们增加/改变了SchoolMember中的任何功能,它会自动地反映到子类型之中。例如,你要为教师和学生都增加一个新的身份证域,那么你只需简单地把它加到SchoolMember类中。
然而,在一个子类型之中做的改动不会影响到别的子类型。另外一个优点是你可以把教师和学生对象都作为SchoolMember对象来使用,这在某些场合特别有用,比如统计学校成员的人数。一个子类型在任何需要父类型的场合可以被替换成父类型,即对象可以被视作是父类的实例,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态现象。
另外,我们会发现在 重用父类的代码的时候,我们无需在不同的类中重复它。而如果我们使用独立的类的话,我们就不得不这么做了。在上述的场合中,SchoolMember类被称为 基本类 或 超类 。而Teacher和Student类被称为 导出类或子类。
- #!/usr/bin/python
- # Filename: objvar.py
- class Person:
- '''Represents a person.'''
- population = 0
- def __init__(self, name):
- '''Initializes the person's data.'''
- self.name = name
- print '(Initializing %s)' % self.name
- # When this person is created, he/she
- # adds to the population
为了使用Python继承,我们把基本类的名称作为一个元组跟在定义类时的类名称之后。然后,我们注意到基本类__init__方法专门使用self变量调用,这样我们就可以初始化对象的基本类部分。
这一点十分重要——Python不会自动调用基本类的constructor,你得亲自专门调用它。我们还观察到我们在方法调用之前加上类名称前缀,然后把self变量及其他参数传递给它。注意,在我们使用SchoolMember类的tell方法的时候,我们把Teacher和Student的实例仅仅作为SchoolMember的实例。
另外,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调用了子类型的tell方法,而不是SchoolMember类的tell方法。可以这样来理解,Python总是首先查找对应类型的方法,在这个例子中就是如此。如果它不能在导出类中找到对应的方法,它才开始到基本类中逐个查找。基本类是在类定义的时候,在元组之中指明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