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10年——数一数那些消失的网络技术

原创
网络
从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光阴,科技的发展造就了IT业界无数辉煌。虽说过去的十年已经成为历史,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因为它们正在改变我们的网络,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光阴,科技的发展造就了IT业界无数辉煌。虽说过去的十年已经成为历史,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因为它们正在改变我们的网络,改变我们的生活。

历史证明,有些技术能够改变网络,有些则被人们遗忘,但凡是生命力旺盛的技术,总是那些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并且在发展中不断改进的技术。为了满足广大51CTO.com读者和用户的阅读需求,51CTO.com组网子站特别策划《新世纪十年的网络技术变迁》活动,与大家一起探讨过去十年中,有哪些技术被遗忘,有哪些技术被延续……。

UNIX

UNIX ,是一个强大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按照操作系统的分类,属于分时操作系统。

入选理由

1990年,Linus Torvalds决定编写一个自己的Minix内核,初名为Linus' Minix,意为Linus的Minix内核,后来改名为Linux,此内核于1991年正式发布,并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当GNU软件与Linux内核结合后,GNU软件构成了这个POSIX兼容操作系统GNU/Linux的基础。今天GNU/Linux已经成为发展最为活跃的自由/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大量的Unix市场份额被Linux所侵蚀。2009年,红帽有高管发表言论称以后世界上只会有两种操作系统,一是windows,二是linux。

历史轨迹

1969年 在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

70年代末 在Unix发展到了版本6之后,AT&T认识到了Unix的价值,成立了Unix系统实验室(Unix System Lab,USL)来继续发展Unix。

1992年 Unix系统实验室指控BSDi── 一家发行商业BSD Unix的公司,违反了AT&T的许可权,发布自己的Unix版本,并进一步指控伯克利计算机系统研究组泄漏了Unix的商业机密(此时的4.3BSD中来自AT&T Un ix的代码已经不足10%)。

#p#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而导体和屏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它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广泛的另外一种线材。由于它在主线外包裹绝缘材料,在绝缘材料外面又有一层网状编织的屏蔽金属网线,所以能很好的阻隔外界的电磁干扰,提高通讯质量。同轴电缆的基本结构一般是由四层物料造成:最内里是一条导电铜线,线的外面有一层塑胶(作绝缘体、电介质之用)围拢,绝缘体外面又有一层薄的网状导电体(一般为铜或合金),然后导电体外面是最外层的绝缘物料作为外皮。

入选理由

同轴电缆的优势非常明显,优秀的屏蔽性能、传输速度和传输距离曾让同轴电缆风光一时。但随着RJ45双绞线技术的发展,同轴电缆除屏蔽性以外的各项优势逐渐不再明显,而其复杂的架设和较高的成本更是让人们对其的热情大打折扣。如今,除有线电视等领域以外,同轴电缆的身影已经越来越难以看到。

历史轨迹

1880年奥利弗·黑维塞在英格兰取得同轴电缆的专利权(专利权号码1,407)

1884年维尔纳·冯·西门子在德国取得同轴电缆的专利权

1941年在美国,AT&T铺设了第一条商用同轴电缆。并在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连至威斯康辛州的史第分·普颖特。它所使用的L1系统能容纳一条电视频带或480条电话线路

1956年全球第一条横渡大西洋的同轴电缆──TAT-1(TransatlanticNo.1)已经铺设好

1980~1990在RJ45还没有流行之前,数据传输主要采用的是同轴电缆

1992年用于10Base2网络的收发器

1993年用于10Base5网络的收发器

1996年同轴粗缆分接器,用于10Base5网络

1998年同轴细缆分接系统,用于10Base2网络

1999-2000年10Base-T开启流行,RJ45连接器渐渐取代了

2001年综合布线系统逐渐开始流行,RJ45则成为标准化的连接器

2002-2009年同轴线缆淡出网络连接与布线市场

#p#

电力线上网

“电线上网”,它的准确叫法是电力线通信技术,英文简称PLC或PLT,是指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话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 “电力线上网”就是用户只需要添加一个特制的调制解调器,这个调制调解器的数据线顶端是一个与常规电源插头规格相同的插头。用户只要将电脑的网卡与调制解调器接通,再将调制解调器插上电源插座,电脑即可上网,而且这种方法传送信息的速度比ISDN要快30多倍。

入选理由

曾经的电力线上网技术,风头一时无两。试想一下,无需任何多余线路铺设,只需要通过家里的电源插座就可以连入互联网,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可惜,电力线的先天“残疾”让电力线上网最终变成了镜花水月——数据通信稳定性难以保证、用电负荷不断变化导致的干扰、影响短波通讯、家电的电磁波影响信号传输等等一些列的问题让电力线上网所有的优势都变成了实验室里的笼中鸟,在商用了很短的时间之后,便默默地退出了市场。

历史轨迹

20世纪二十年代初电力线通信初露端倪

1990年英国Norweb通讯公司就开始对电力线载波通讯进行研究

1998年Norweb通讯公司又与加拿大北电网络联手,成功地进行了采用传统的输电线路进行Internet接入的试验

2001年3月德国电力工业巨头RWE公司和它的合作伙伴瑞士的Ascom发起一项名PowerNet的计划。根据这项计划,两家公司将向大约20,000用户提供这种利用电源线路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2001年12月我国电力线上网的试验工作正式展开

2003年7月福建省的有关部门在北京善果胡同开辟的宽带小区网中进行试验,试验的内容主要为这个小区的24户居民安装了高速电力调制解调器,利用这种技术帮助用户接入因特网

2006年1月中电飞华证实,这家主营电力线宽带,并已经在北京发展了数万电力线宽带用户的企业,于今年赴港上市并募资12亿港币的计划已经被母公司国家电网叫停。

#p#

802.11a/b/g

IEEE 802.11a由于传输速率可高达54Mbps,将可使用在更多的应用中,因此被视为下一代高速无线局域网络规格,802.11a选择具有能有效降低多重路径衰减与有效使用频率的OFDM为调变技术,并选择干扰较少的5GHz频段。

IEEE 802.11 Task Group b于1999年年底底定IEEE 802.11b标准,以直序展频(又称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做为调变技术,所谓「直序展频」是将原来1个位的讯号,利用10个以上的位来表示,使得原来高功率、窄频率的讯号,变成低功率、宽频率。另外一方面,802.11b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11Mbps,频段则采用2.4GHz免执照频段。

由于下一代规格IEEE 802.11a与目前的802.11b规格之间,频段与调变方式不同使得其互相之间不能够相通,已经拥有802.11b产品的消费者可能不会在802.11a设备问世之后就立即购买;而802.11g就是为这段过渡时间所发展的规格,它建构在既有的IEEE 802.11b实体层与媒体层标准基础上,选择2.4 GHz频段、传输速率较11Mbps高,让已拥有802.11b产品的使用者能够以802.11g的产品达到一个速度升级的需求。目前IEEE 802.11g主要有两家公司具备在竞争标准的主导权,一家为Intersil,以OFDM为通讯技术、传输速率到36Mbps为诉求;另一为TI,以PBCC为通讯技术、传输速率达22Mbps为诉求。目前IEEE 802.11g工作小组对Intersil的解决方案有较大的兴趣,Intersil胜出的机率相形之下也大了许多。

入选理由

作为wi-fi无线连接的先驱,802.11a/b/g承载了新世纪以来人们对于无线沟通的梦想,在每个时期,这三种无线协议都是如此的耀眼。然而,人们追求更高速、跟安全、更稳定无线网络的步伐是如此之快,以至于新世纪的十个年头未过,这三大无线元老便在一片欢呼声中轰然倒塌——802.11n来了,a/b/g哭了。

历史轨迹

IEEE 802.11 ,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5GHz)。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层补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IEEE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IEEE 802.11e,对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

IEEE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销。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h,2004年,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室内(indoor)和室外(outdoor)信道(5GHz频段)。

IEEE 802.11i,2004年,无线网络的安全方面的补充。

IEEE 802.11j,2004年,根据日本规定做的升级。

IEEE 802.11l,预留及准备不使用。

IEEE 802.11m,维护标准;互斥及极限。

IEEE 802.11n,更高传输速率的改善,支持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

IEEE 802.11k,该协议规范规定了无线局域网络频谱测量规范。该规范的制订体现了无线局域网络对频谱资源智能化使用的需求。

IEEE 802.11p,这个通信协议主要运用在军用电子无线通信之上。它理论上是IEEE 802.11的扩充延伸,以符合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的相关应用。

#p#

百兆以太网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百兆以太网,它在保持帧格式、MAC(介质存取控制)机制和MTU(最大传送单元)质量的前提下,其速率比10Base-T的以太网增加了10倍。二者之间的相似性使得10Base-T以太网现有的应用程序和网络管理工具能够在快速以太网上使用。快速以太网是基于扩充的IEEE802.3标准。

入选理由

在快速以太网的官方标准提出后不到一年,对千兆以太网的研究工作也开始了,这种网的速率可达到1000Mb/s。百兆以太网在技术迅猛发展的阶段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点亮光。不可否认,在过去十年百兆以太网的产品和技术已经逐渐被千兆万兆,甚至传输速率更高的以太网标准所替代,不得不说,百兆以太网也曾经辉煌过,但其消失在网络中,也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轨迹

1973—1982以太网的产生与DIX联盟

1982—199010Mb/s以太网发展成熟

1983—1992LAN网桥接与交换成为主流

1992—1996快速以太网逐渐成熟

1996—现在千兆以太网及万兆以太网盛行,百兆以太网趋于被淘汰边缘

#p#

IPX协议

IPX(Internet work Packet Exchange,互联网络数据包交换)是一个专用的协议簇,它主要由Novell NetWare操作系统使用。IPX是IPX协议簇中的第三层协议。

入选理由

随着互联网的革命性发展以及网络游戏的出现,IPX协议已渐渐得被淘汰。很多操作系统已经默认不再支持IPX。

历史轨迹

上世纪90年代 流行于游戏和其他共享状态的局域网

2000年 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p#

VOIP

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是指将模拟的声音讯号经过压缩与封包之后,以数据封包的形式在IP 网络的环境进行语音讯号的传输,通俗来说也就是互联网电话、网络电话或者简称IP电话的意思。VoIP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语音的压缩算法对语音数据编码进行压缩处理,然后把这些语音数据按 TCP/IP 标准进行打包,经过 IP 网络把数据包送至接收地,再把这些语音数据包串起来,经过解压处理后,恢复成原来的语音信号,从而达到由互联网传送语音的目的。

入选理由

VoIP从诞生那天起就争议不断。据了解,网络电话运营企业兴起于2005年,当时,这些企业都是很小的公司。信息产业部(即现在的工业及信息化部)曾发文,限制国内民营资本进入网络电话市场运营,当时考虑更多的是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利益保护以及对网络电话通话质量及通信信息安全的担忧。而在UUcall惨遭停服之后,我国的VoIP产业顿时陷入了冰点。没人知道VoIP哪天才会再次复苏,只知道在新世纪前十年行将结束的时候,中国的VoIP产业,已经难以为继。

历史轨迹

1995年2月以色列VocalTec公司研制出可以通过Internet网打长途电话的软件产品"InternetPhone"

1996-1999电信公司开始认识到利用Internet实现语音业务的巨大潜在市场,他们开始考虑如何将Internet和已有的PSTN结合起来,从而更加广泛的普通电话用户提供业务。用以连接Internet和PSTN的网关设备出现了,由于利用Internet代替传统的长途电话线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许多产品制造商和业务商纷纷看好这一市场并开始制造设备和提供业务

1999年信息产业部批准我国运营商可以运营IP电话业务

2001年5月信产部《关于同意中国网通进行PC2Phone方式IP电话业务试验的批复》(信部电[2001]374号)批准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开展PC2Phone业务试验,试验规定至2001年10月31日结束

2002年9月信产部《关于同意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延长PC2Phone方式被叫付费IP电话业务试验的批复》(信部电函[2002]474号)批准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延长试验至2003年9月30日,规定业务范围限于国内互联网和电话用户

2003年日本总务省规定提供“050”、“090”电话号码前缀分别给宽带IP和移动IP电话使用,从政策方面全力支持其发展

2004年2月美国FCC决定将VOIP定为不受制于传统电信法规的“信息服务”,为VOIP业发展扫清了政策障碍

2004年5月信息产业部准备允许联通、网通、铁通等运营商开展PC2Phone业务商用试验

2009年10月国内最大的网络电话服务提供商之一UUCall网络电话停服,30亿花费资金遭冻结

#p#

集线器/HUB

集线器的英文称为“集线器/Hub”。“集线器/Hub”是“中心”的意思,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集线器与网卡、网线等传输介质一样,属于局域网中的基础设备,采用CSMA/CD(一种检测协议)访问方式。

入选理由

尽管集线器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但实质上就是加入了一些交换机(SWITCH)技术,发展到了今天的具有堆叠技术的堆叠式集线器,有的集线器还具有智能交换机功能。可以说集线器产品已在技术上向交换机技术进行了过渡,具备了一定的智能性和数据交换能力。但随着交换机价格的不断下降,仅有的价格优势已不再明显,集线器的市场越来越小,处于淘汰的边缘。

历史轨迹

1982—1990 10Mb/s以太网发展成熟

1983—1997 LAN网桥接与交换成为主流,集线器成为热门产品

2000—2009 集线器淡出市场

#p#

2G网络

第二代数字通信,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等两个时代,而后出现了数据服务方面的技术,如GPRS、CDMA200 1X、EDGE,也有人把这些后来称为2.5G及2.75G技术。

入选理由

NTT DoCoMo计划于2011年3月停止2G移动网络服务,因为届时大多数用户都已使用3G网络。此前,NTT DoCoMo曾表示停止2G网络服务的时间是2012年12月。Ryuji Yamada在2009年亚洲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示,NTT DoCoMo停止2G网络服务的部分原因是要停止一种过时的网络,另外也是为了向用户提供下一代无线宽带LTE服务。他说:“大多数NTT DoCoMo用户已经开始使用3G网络。”而芬兰则准备在2010年之后就关闭2G网络。

历史轨迹

1982年 基于TDMA所发展、源于欧洲、目前已全球化。

2012年 预计将在大部分国家终结。

#p#

包过滤防火墙

包过滤防火墙是用一个软件查看所流经的数据包的包头(header),由此决定整个包的命运。它可能会决定丢弃(DROP)这个包,可能会接受(ACCEPT)这个包(让这个包通过),也可能执行其它更复杂的动作。在Linux系统下,包过滤功能是内建于核心的(作为一个核心模块,或者直接内建),同时还有一些可以运用于数据包之上的技巧,不过最常用的依然是查看包头以决定包的命运。

入选理由

一些包过滤网关不支持有效的用户认证。规则表很快会变得很大而且复杂,规则很难测试。随着表的增大和复杂性的增加,规则结构出现漏洞的可能 性也会增加。这种防火墙最大的缺陷是它依赖一个单一的部件来保护系统。如果这个部件出现了问题,会使得网络大门敞开,而用户其至可能还不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外部用户被允许访问内部主机,则它就可以访问内部网上的任何主机。包过滤防火墙只能阻止一种类型的IP欺骗,即外部主机伪装内部主机的IP,对于外部主机伪装外部主机的IP欺骗却不可能阻止,而且它不能防止DNS欺骗。

历史轨迹

1994年 coming from BSD, 内核2.0,工具ipfwadm

1998年 based on the ipfw, 内核 2.2,工具ipchains

1999年 based on the ipchains, 内核2.3.15~2.4, 工具iptables

#p#

telnet

它最初是由ARPANET开发的,但是现在它主要用于Internet会话。它的基本功能是,允许用户登录进入远程主机系统。起初,它只是让用户的本地计算机与远程计算机连接,从而成为远程主机的一个终端。它的一些较新的版本在本地执行更多的处理,于是可以提供更好的响应,并且减少了通过链路发送到远程主机的信息数量。

入选理由

随着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不带加密功能的Telnet渐渐远离了大家的视线,转而采用了更安全的SSH等远程访问工具。

历史轨迹

20世纪70年代 由ARPANET开发完成

2000年 受到安全威胁越来越多之后,开始让位于SSH

#p#

Novell NetWare

Netware是Novell公司推出的历史悠久、享有盛誉、最流行最著名的网络操作系统之一,曾被评选为最佳网络操作系统。其采用了层次性的结构模式,以稳定、可靠、高效、安全的网络服务及管理功能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Netware最重要的特征是基于模块设计思想的开放式系统结构。

入选理由

在Windows系统盛行之前,个人电脑是运作在Command Line的环境,此时的网络架构,都是以Novell Netware来建构而成。现如今,它的辉煌已不再,Windows操作系统的成功不仅将Netware市场蚕食殆尽,基于Windows平台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好不夸张的说,Netware在过去十年中,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入选理由

1983年基于MotorolaMC68000(操作系统为CP/M)的网络操作系统NovellSHARE-NET。

1984年NetWare1.0,以MS-DOS为环境的网络操作系统。

1985年AdvancedNetWare1.X,增加了多任务处理功能,完善了低层协议,并支持基于不同网卡的结点互连。

1986年AdvancedNetWare2.0,扩充了虚拟内存工作方式,并且内存寻址突破640KB。

1987年NetWare2.1,在Netware文件服务器增加了系统容错机制(SFT),包括热修复、磁盘镜像和磁盘双工等特性。

1990年NetWare3.1,在网络整体性能、系统的可靠性、网络管理和应用开发平台等方面予以增强。

1993年NetWare4.0,在3.11的基础上,增加了目录服务和磁盘文件压缩功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易用性、可缩放性和灵活性。

1998年9月NetWare5,更大程度地支持并加强了Internet/Intranet以及数据库的应用与服务。

2000年—2009年发展为OpenEnterpriseServer开放式的企业服务器平台。

#p#

modem拨号上网

20世纪90年代刚有互联网的时候,老百姓上网使用最为普便的一种方式是拨号上网。只要用户拥有一台个人电脑、一个外置或内置的调制解调器(Modem)和一根电话线,再向本地ISP供应商申请自己的账号,或购买上网卡,拥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后,然后通过拨打ISP的接入号连接到Internet上。一般上网速率最高可达到56K,上网时产生的通话费从上网时所使用的固定电话中扣除。

入选理由

modem拨号上网的历史意义毋庸置疑,在那个互联网尚为新生事物的时代,一个小小的modem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和事业。然而,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54K的传输速度迅速磨去了人们的耐心,愈发复杂的需求导致了宽带时代的全面到来,自此,modem拨号上网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轨迹

上世纪90年代 20世界90年代中后期曾广泛流行

2003年 一场非典将国人堵在了自己的家中,在大灾难中也带来了宽带网络迅速发展的契机,自此,modem拨号上网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之中

2003-2009年 modem拨号上网在主流应用中已经完全被宽带接入所取代

责任编辑:林琳 来源: 51CTO.com
相关推荐

2010-01-28 19:39:34

网络10年改变网络的技术

2011-12-23 10:19:11

网络技术开放

2018-01-12 20:26:46

网络技术IT

2013-12-16 15:56:15

网络技术SDNBYOD

2012-01-10 10:05:47

网络行业

2023-12-15 09:46:19

2022-08-17 07:53:45

Overlay网络数据中心

2021-01-08 14:55:03

RDWARoCE数据

2013-12-25 10:18:42

网络·安全技术周刊

2017-07-31 09:57:52

CRN网络技术

2015-02-09 09:41:16

2014网络技术

2015-01-04 15:35:07

通信PONIP网络

2013-01-21 10:13:27

信息通信网络技术通信网络

2011-12-22 10:45:33

商业智能BI

2018-12-12 10:23:00

蓝牙网状网络无线技术

2017-12-19 22:25:37

件定义网络技术SDN软件

2014-09-02 09:14:11

锐捷

2014-09-30 08:58:04

锐捷

2014-11-13 09:03:46

锐捷

2014-12-01 09:12:27

锐捷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