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设计的一个明确目的就是提供更易用并具有一定承受能力的设计思想和程序设计技术,从进一步提高编出程序的质量,能够大大的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他们避免走弯路的现象。
C++设计在其存在的“当时”那个时期必须是有用处的;每一种语言特性必须有一个有根据的、明确的实现方案;能提供一种变通的方法;能为意欲支持的每一种程序设计风格提供易于理解的支持方法;不强制于人。
可以注意到,基本规则的最后三条暗示了两点:对适用于真实世界中各种应用的便捷工具的强调;对程序员的技术和取向(偏好)的充分考虑。从一开始,C++面向的就是那些要做实际项目的程序员。所谓的“完美”被认为是不可能达到的,这是由于C++用户在需求、背景和待解决问题上存在着太大的不同。况且,在一门通用目的的程序设计语言的整个生存期之内,连对“完美”一词的诠释都可能会有极大的改变。由此可知,在语言的演化过程中,来自用户的反馈和语言实现者们积累的经验才是最为重要的。
提供用于程序组织的语言设施;心口如一(Say what you mean);所有的语言特性必须具有切实有效的承受能力;开启一个有用的特性比避免所有的误用更为重要;能将独立开发的部件组合成完整的软件。
这些技术中的绝大部分都源自Simula [Dahl,1970][Dahl,1972][Birtwistle,1979],并通常被作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设计思想来讨论。然而,C++的设计目标总还是在于要支持一定范围内的各种程序设计风格和设计思想。这与一般在语言设计方面的观点形成一定对比。
一般在语言设计上总是试图将所有系统内建于单独一个被重点支持的、带有强制性的程序设计风格之中(或称典范paradigm)。与静态型别系统(Static type system)没有内在的冲突;像对内建(built-in)型别一样对用户自定义型别提供很好的支持;个异化(locality)行为是可取的;
避免产生顺序上的依赖关系;在对语言产生疑惑时,可以选取其特性中最易掌握的部分;可以因为不正当的语法使用而产生问题(Syntax matters (often in perverse ways))削弱对预处理器的使用。
当然,这些规则要具体结合更多关于基本目标的上下文环境来考虑。应该注意到的是,在“与C有较高的兼容性”、“不损失效率”以及“具有便捷的可用性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与在“完整的型别安全性”、“完全的通用性”以及“完善的抽象之美”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形成对立。
C++设计从Simula中借鉴了用户自定义型别(class,§4.1)和类层次机制。然而,在Simula及许多类似的语言中,其对用户自定义型别的支持与其对内建型别的支持存在着根本上的不同。
例如,Simula中不允许在栈中为用户自定义型别的对象分配空间,并且只允许通过指针(这在Simula中称为引用——reference)来对这些对象进行访问。而相反的,内建型别的对象只在栈中被分配空间,不能在动态存储区中分配,而且不能使用指针指向它。
这种在对待内建型别与对待用户自定义型别上的差异,暗示着对效率问题的严格考虑。比如,当作为一个在动态存储区中被分配的对象之引用时,如果该对象属于自定义型别(比如complex,§4.1),那么就会为运行期及空间带来负荷;
而这些负荷在有些应用中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这些正是C++意欲涉足解决的问题。同时,在用法上的不同也决定了:不可能在范型程序设计中统一对待那些语义上近似的型别。在维护一个较庞大的程序时,一个程序员不可避免的会基于某些不完整的知识来对程序作一些修改,只关注全部程序代码中的一小部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