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三把大火烧家丑
新官上任三把火,一点不假。雅虎新任CEO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刚进公司没几天,就亲自给所有员工写了一封信,提出“三不”。第一,不准迟到(这也间接反映出雅虎近几年迟到成风);第二,不准使用“Silos”(仓库)一词,巴茨称,“Silos”这个词让她感觉好像回到了威斯康辛州的农场;第三,不得泄露内部电子邮件,原来巴茨发给雅虎员工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就被泄露给了一家科技博客网站。
微软:员工上演潜伏
2009年2月18日,微软人事部闹出糗事。他们给25名刚遭解雇的微软员工发了一封信,信中客气地解释到:“由于行政上的疏忽导致了遣散费的计算错误,希望员工能够返还多支付的部分。”不仅如此,微软还特别强调不及时返还钱款的惩罚措施。没过几天,微软自己也意识到行为可笑,主动放弃追索,被专家评为犯下公关大忌。
微软今年还有一桩糗事不得不提。2009年1月22日,微软将前雇员米基?穆勒(Miki Mullor)告上法庭,指控他在应聘时说谎并窃取商业机密。2005年11月加盟微软的穆勒确实涉嫌窃秘,他通过微软配备的笔记本电脑下载了大量机密文档。但穆勒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加盟微软之前,他并不是一名普通员工,而是科技公司Ancora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加盟微软正是为了“窃缺微软侵权的证据。Ancora利用穆勒掌握的资料于2008年6月起诉微软及其客户中的戴尔、惠普和东芝等公司侵犯专利。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微软很失落,穆勒很满意。
奶粉:15品牌藏炸药
2009年4月2日,美国非营利机构环境工作小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发布新闻通告称,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检测结果,美国15个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检测出可用于爆炸物和火箭燃料的化学物——高氯酸盐。而更加令人胆寒的是,两个高氯酸盐含量最高的品牌,竟占2000年美国婴儿配方奶粉市场总共87%的份额。虽然国际奶粉协会(IFC)同时发布声明称高氯酸盐的检出量仍在安全范围内,但这一曝光还是让美国父母心悸不已。也许是害怕炸锅,15个奶粉品牌暂时保密。
肯德基:明星效应吃不消
肯德基想借美国“脱口秀女王”欧普拉(Oprah Winfry)做一次广告,结果发现效果好得让人有点吃不消。2009年5月,欧普拉受肯德基邀请为其一款号称更健康的烤鸡作宣传。于是,“脱口秀女王”在节目中宣称,观众只要在两天的有效期内从网上下载兑换券,就可到肯德基领取一套含有两块烤鸡的免费餐,结果全美的肯德基连锁餐厅立刻人满为患,公司不得不超负荷运转。但在发放完400万份“免费午餐”、已经无货可发之后,仍有众多消费者手拿优惠券前来就餐。肯德基不得不开展道歉行动,将优惠券延期(rain check),并再附赠一份饮料,以平息消费者的怨气。
巴克莱银行:客户存款变欠款
来自苏格兰38岁的莫法特,在登入自己的巴克莱网上银行账户后,惊得目瞪口呆:本来还有余额的银行账户上竟有高达1000亿英镑的欠款!数额之巨足以收购深陷金融危机的巴克莱银行三次。当天账户遭黑的并不止莫法特一个,巴克莱银行事后发表声明称,这一怪象出自技术失误。
美国银行:天价索赔惹不起
收购美林证券让美国银行坐上美国第一大行的宝座,但显然它的服务没能跟上。一名叫达尔顿?基斯科尔姆的美国人对此怒不可遏,将美国银行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其精神损失1.784万亿个万亿美元。这一数字长达25位,绝对算得上天文数字,连审理此案的主审法官丹尼?钦都很无奈,后者正是涉案650亿美元的麦道夫一案的主审法官。基斯科尔姆抱怨的是美国银行纽约分行的一名所谓的“西班牙女子”,她的劣质服务与这个天文数字一度成为美国人的谈资。
可口可乐:广告吹牛摆乌龙
可口可乐特别想将自己塑造成健康饮品的形象,却手法不当,导致事与愿违。2008年10月,可口可乐在澳大利亚发布了一条广告:可口可乐致人发胖、对人牙齿造成损害和成分中含有咖啡因的研究结论并不属实。很快,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就正告可口可乐,它不承认自己生产的饮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广告言论是“不可接受的”,要求可口可乐对此作出修正。2009年4月2日,经ACCC通告,可口可乐已经同意在报纸上发布修正后的广告,并同时在其网站上公布一个可口可乐饮品与茶和速溶咖啡中咖啡因含量的比较图表,算是弄巧成拙。
百事:连环疏忽酿大祸
2009年4月,两名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原告Charles Joyce和James Voig将百事公司及其两家经销商一起告上当地州法院,指控经销商盗用他们的商业创意,后来该创意被转给百事并据此开发出Aquafina纯净水。法院受理诉状并发出传票后,百事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亦未派律师出庭,法庭于9月30日判百事弃权败诉,责令百事公司向两名原告支付12.6亿美元。原来百事的法律顾问Tom Tamoney于9月15日收到出庭通知,而当时正值一场董事会将要举行,忙于应付的秘书便将此事抛之脑后,酿成大错。更不可思议的是,两家涉案销售商的代理律师均参加了6、7月的两次庭审,而百事竟对此毫不知情。
美高档化妆品品牌:集体“反哺”消费者
2009年初,美国网络上开始疯传这样一条消息:从1月20日到26日,全美各大商场的兰蔻、雅诗兰黛、迪奥、香奈儿、倩碧等17个高档化妆品品牌将向曾经购买过其产品的顾客免费发放化妆品。每人限领一件,只要登记姓名即可领龋与以往免费发放大都是在搞促销不同,这次高档化妆品品牌“大出血”源自2004年结案的一场法律诉讼。2003年7月,美国一位消费者代表控告各大百货公司和化妆品制造商违反反托拉斯法,将旗下产品以超高价格卖给消费者。美国消费者向来难对付。最终百货公司和制造商同意补偿消费者,也是为了日后保住市常作为达成庭外和解的一部分,这些百货公司和制造商同意向公众免费发放总价值为1.75亿美元的化妆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