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惠普成功地收购了交换机巨头3Com,这笔交易最让人感兴趣的并不是惠普所得到的,而是这笔交易给惠普带来的***的挑战。除了IBM,还有思科。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规模上,即使惠普收购了年营业额12.9亿美元的3Com公司,网络产品年收入仍然不到40亿美元,而思科公司2008年营业额达395亿美元、利润80亿美元,规模10倍于惠普网络部门,从规模上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竞争;从产品线上,尽管思科产品线在电信、通信业非常强势,似乎在交换机、网管等中端产品上与3Com有竞争的态势,但在高端上惠普加3Com够不着思科产品,在消费类低端上思科6年前收购Linksys,延展到消费类市场,今年又推出高清摄像机,惠普3Com网络产品对消费类市场眼下是空白,一高一低思科双向夹击惠普;从中国市场上来说,思科公司自1994年进中国以来,一直伴随中国网络市场大起大落,风风雨雨,没有倒下,尽管惠普品牌、声誉不错,但惠普公司网络产品早在13年前在中国已消失匿迹,今年5月才开始重新发展网络代理商,大势已去。思科公司是个网络品牌,惠普公司过去是打印机品牌,现在是PC品牌,思科推服务器产品难度有多大,惠普公司推网络产品难度就有多大。
从2007年起,3Com开始走下坡路。在收购了中国网络设备供应商华为手中另外部分的股权之后,3Com的现金被抽干。受累于财务亏损,3Com经常因为没有现金而毁了到手的生意,只靠着在网络时期架构网络所挣得的10亿美元苦苦挣扎。2008年,华为联手贝恩资本试图收购3Com。可见,3Com已经成为空壳。有分析人士称,此时收购3Com,除了合作后的品牌影响之外,惠普并没有得到什么,惠普犯了战略上的错误。
重要的是,惠普长期靠收购是无法抵御擅长技术创新的IBM的进攻,也无法粉碎Cisco服务器带来的威胁。因为收购扩张,内耗太大,惠普舍本逐末,这样容易丧失本来就不稳固的PC地盘,Dell、Acer、联想,都有机会随时取代惠普而成为业界***。有人说,收购3com是一种冲动和冒险,是惠普互联网战略的无奈选择。3Com的诱人之处在于其拥有全球***竞争力、最完整的IP产品线和丰富的网络解决方案,未来的IT应用绝不仅仅是停留在硬件物理层面的结合,网络将成为联结所有科技应用的基础管道,收购3Com将帮助惠普在以太网特别是企业网市场上提升竞争力。不过,惠普这次带有策略性的激进收购,将会引起网络存储大佬EMC、Oracle、Sun们的烦感。事实上,11月3日,思科已经与存储公司EMC 和软件公司(VMW)达成了合作意向,意在提供从计算机设备到存储、网络和软件的各种产品。不知不觉中,站到惠普对立面的人越来越多。收购3Com,惠普的未来更迷茫。
27亿美元收购3com,这是一个不错的价格,惠普好象是捡了个便宜。但从战略上来讲,前景并不理想。惠普很有可能重蹈历史并购失败的覆辙。
2002年,惠普以200亿美元收购康柏。从结果来看,发现这次收购是失败的。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惠普不应该急于出手,扩张太快,重叠业务太多,用户不认可。收购后,惠普仍然受到IBM和戴尔的两面夹攻——一方面,惠普仍然没有形成预计的规模在全球服务业务上与IBM展开公平对话;另一方面,惠普也没有足够的灵活性来抗衡戴尔的供应链和定价策略。收购之后,惠普的股价日渐萎靡,其部门的经营业绩一直没有出现持续的改观,而且来自康柏的激进派和惠普原有的保守派员工之间非常深刻的内部矛盾依然没法调和,而且矛盾越来越深。
不过,有一点,收购后,康柏也确实拉了一把身处困境中的惠普。康柏老牌的ProLiant商店一直是新公司服务器领域的一颗耀眼之星,在惠普高端的Unix设备销售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为公司源源不断的贡献着利润。而在PC市场,惠普也仍然能保持着足够与戴尔抗衡的市场占有率,其中也有康柏这一强势品牌的功劳。但这些表面的融合与光环只是昙花一现,以后合作的日子里,并不平坦,惠普康柏的品牌混淆,令老百姓在采购电脑时束手无策,是买惠普,还是买康柏?由于内心的担心及售后服务的模糊,但用户最终还是决定转向采购Dell及其它品牌电脑,惠普收购康柏之后的焦虑症反复出现,导致惠普、康柏的新老客户,不断流失,重要的是,因为收购没有达到预期,时任惠普 CEO卡莉-费奥莉娜也因为业绩下滑原因被董事会赶出家门,卡莉很受伤,收购很失败,影响很恶劣。
2008年,不甘示弱的惠普又以139亿美元收购EDS公司。惠普认为,这次收购将使惠普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惠普CEO Mark Hurd说:“惠普和EDS的合并,将产生一个全球IT服务领域的***。合并后,我们将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业务伙伴,向客户交付业界最广泛的、***竞争力产品和服务。”但是,事隔一年后,事实果真如此吗?惠普在IT咨询服务上的收入不但没有拉近与IBM的距离,反而落差越来越大,原先依靠EDS的咨询服务带动硬件服务器、PC机的销售也未如愿以偿,IT服务与产品硬件是两张皮,很难粘合在一起,在打包销售过程中,更多的是要听取用户的意见,所以,惠普一厢情愿地给用户提供所谓的“咨询与硬件、软件合一”的打包服务,并不能让用户在短时间内接受或满意。合作很坚难,业务很复杂,惠普很失意。
历史上的几次重大收购,惠普屡战屡败。这次收购3Com,惠普受到同样的指责也不少。不过有人指出,就如同思科推出自己的刀片服务器后,受到了惠普等厂商的大面积指责一样,惠普收购3Com同样是破坏了原来共生共荣的游戏规则,接下来的问题就抛给了IBM和戴尔。
相反,如果惠普成功地收购了3Com,交易顺利完成,惠普将建立起涵盖计算、存储、网络、服务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惠普将成为业内的第二个“思科”。到那个时侯,真正受伤的不是惠普,而是思科和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