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六十年IT技术发展谈

企业动态
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很晚,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推广。我国最早电脑只是用于科研,帮助人类进行复杂的运算,而IT在国内的发展是伴随着INTERNET网络在中国的流行与生活化而发展起来的,现在电脑的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办公和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很难想象时光倒流,当现在的青少年回到80年代,他们能否适应非信息化的生活……

概述

沧海桑田,日新月异,绵延数千年,纵横几万里的华夏大地,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六十年只是短暂的一瞬,弹指一挥,瞬息变换之间,中国的变化已超越此前千年。回首历史,展望未来,六十年来天翻地覆,中国已经在人类的历史上,谱写下了崛起其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更是人心振奋,经济发展,国运昌隆,中国迅速递腾飞,东方巨龙,正踏着豪迈的步子,迈向世界舞台:中火民族,也正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回望这六十年来的祖国发展,无论教育、政府、科技、工业等等,各行各业都以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向着辉煌的道路前进着。可是在这些行业里,又以科技发展的变化最为突出。然而在科技发展的银河里,IT业的发展则是最为璀璨的明星。

信息化技术发展

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很晚,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推广。我国最早电脑只是用于科研,帮助人类进行复杂的运算,而IT在国内的发展是伴随着INTERNET网络在中国的流行与生活化而发展起来的,现在电脑的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办公和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很难想象时光倒流,当现在的青少年回到80年代,他们能否适应非信息化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网络是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 ARPANET。而真正将ARPNET发展成为民用的INTERNET在国外也已经是80年代了。我国在1995年由邮电部组建chinanet,可以说正是这个划时代的举措早就了我们中国的信息化时代的全面来临。清晰的记得在20世界末21世纪初,随着个人电脑产业的大力发展,电脑的普及化推广,电脑才真正的走进了企业,走进了老百姓的家庭。人们才真正的开始了解IT,了解信息化。而如今10左右,却已经发展到生活与办公必须品,着实让人惊叹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10多年左右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现在办公的自动化,业务的电子化,办公网络的复杂化。纵观这10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是一个最初由硬件的发展升级到稳定,再到软件的发展,到现在软硬件共同稳定发展的过程。最早咱们企业IT的建设,是由几台办公机器加傻瓜交换机的组成。那个时候的信息部门工程师只负责维护电脑,做网线,重启设备就行了。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办公网络也接入到了互联网,办公网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网络设备的高硬件配置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国际上出现了好多工具型软件来帮助工程师的故障分析。尤其以网络分析工具最为盛行。什么sniffer,Solar Winds Orion,Omni Peek等等各种工具。那个时候IT维护主要工作集中在PC维护和网络流量分析上。因为那时的大型应用不多,技术门槛高,且技术集中在厂家和代理商手里,维护人员就算发现应用有故障,也是联系代理商或者厂家来处理。自己无法从容的上手。那时的软件主要以功能专一专业为主要竞争点。

网络管理发展

随着各种大型应用系统和高端硬件的普及,企业里网络也趋于稳定,维护人员的工作重点也转移到了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的维护上。甚至很多企业建设了自己的专业机房,形成了各种巡检制度,包括了各种网络设备状态检查,网线松动性检查,服务器运行性能检查。工作量更加细化,更加繁琐。这时候,国际上很多厂家出现了各种自己的监控管理软件。比如Cisco自己的网管软件Cisco Works,微软自己的服务器监控软件等等。后来世面上也出现了IBM、HP公司的网管软件,可以监控跨品牌的网络设备,各种服务器和应用系统。该类网管软件通过自动化的后台监控,形成了统一个的告警预警平台。也确实减轻了很多维护人员的工作量,使他们从原来被动处理问题到现在的主动监控提前下手处理问题,基本告别了从前“救火队员”的角色。该类产品以数据大集中、集中监控为主要目的。产品侧重于网络拓扑,以形成物理拓扑图为主打功能。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监控以可用性为主,监控指标很少。不过随着近几年国外几个知名产品的吞并发展,目前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监控指标也越来越专业越来越丰富也日趋完善。不过国内的产品还处于重拓扑轻应用的阶段。该类网管软件可以取代工程师的日常巡检工作,形成智能化的预警告警平台,快速的定位故障点帮助工程师高效率的处理各种故障。

中国已经建国六十周年了,我们的信息化建设也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项目,现在企业的电子业务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甚至很多电子业务已经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其稳定性安全性也提出了高的要求。如何保障企业电子业务的正常运行,如何提供业务服务水平管理,   如何关联IT与业务等等与业务相关的维护需求也成为了目前IT管理和维护工作里的重点。

责任编辑:桑丘 来源: 51CTO.com
相关推荐

2012-04-23 06:07:01

Draw Someth后台

2016-12-13 12:11:37

2009-11-02 13:45:18

接入网技术

2011-08-31 12:24:26

投影仪技术

2018-03-21 06:47:02

移动通信5G互联网

2009-11-18 15:58:05

PHP技术

2012-07-02 14:32:22

HTML5

2009-04-30 15:22:25

JDBCODBCAPI

2009-11-06 11:03:02

EPON接入技术

2019-08-01 13:34:44

容器趋势Kubernetes

2016-12-23 14:43:37

2009-02-26 16:05:23

Java手机终端J2ME

2009-11-03 10:53:25

光纤接入技术

2009-11-03 13:35:31

NGN接入技术

2009-12-24 16:21:33

WiMax技术发展

2024-01-11 15:27:53

人工智能数字孪生量子计算

2011-05-24 11:26:27

OTN

2009-11-06 10:09:51

WCDMA接入技术

2016-05-13 15:13:02

平安城市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