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一种普遍获得认同的观点是,美国经济进入了“失业型复苏”。这一推测认为,经济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将限制经济活动的反弹,并约束就业增长。
通常所指的不利因素是与家庭负债表相关的一些综合因素,当中包括房价下跌、危机导致金融机构放贷条件更加严格等。理论上,这些不利因素会导致家庭通过提高储蓄率重建资产负债表,而这会拖累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消费成分。
失业型复苏一般是指,就业维持负增长的时间比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设定的商业周期谷底超出很长时间。
二战后出现的10次衰退中,就业在经济出现复苏的前6个月内就实现正增长的有8次,另外两次是:1990~1991年衰退过后就业保持负增长的时间为8个月,2001年衰退后就业保持负增长的时间长达19个月。
所以我们认为1990~1991年衰退和2001年衰退后的经济复苏可谓典型的“失业型复苏”。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其他8次衰退中有4次在经济刚刚度过谷底后的***个月,就业便出现了正增长。
那些预料就业呈V形复苏的经济学家,可能是以这样的理念作为评估基础的:他们认为衰退中就业人数下降速度越快,衰退过后回升的速度也会加快。
这一理念并非不合乎情理。1948年、1957年、1973年和1981年衰退过后就业均出现了快速回升,那几次衰退中就业分别下降5.0%、3.1%、1.6%和3.1%,但每次复苏的前12个月就业都会以更快的速度回升,度过谷底后的就业增长均等同或超过衰退中就业人数下降的总数。
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我们假定此时为当前衰退谷底),就业人数下降总数为640万,约占总体就业人数的5%,是上世纪40年代衰退以来所见最严峻的情况。
根据下降越快回升也会更快的基本原则,有人或会预测当前复苏中就业人数将大幅回升。然而,这一基本原则或许并不适用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的本轮经济复苏。仔细研究,会发现本轮衰退就业职位流失的构成成分与之前几次衰退大有不同。
本轮衰退中,就业人数下降中仅有50%属于“产品生产”行业,且仅30%在制造业部门。而在以前几次衰退中,绝大部分就业职位流失来自于产品生产行业。在本轮衰退中所流失的643.7万个就业职位中,有321.4万个来自产品生产部门,338.7万个为私人服务行业,政府部门就业人数反而增加了16.4万。
事实上,在以前几次衰退中,服务行业的就业人数实际上是增加的,只是这种情况被产品生产行业就业人数的下降大潮所淹没了而已。相比服务部门就业,产品生产部门就业显示出更为敏感的周期性波动。
令人感兴趣的是,在1990~1991年和2001年衰退过后的失业型复苏中,私人服务部门就业职位减少,尽管减少情况没有目前这么严重,但也大于之前几次衰退就业人数下降的百分比。
1990~1991年和2001年衰退过后就业没有复苏或许映衬了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比如人力资源外包以及制造业中的生产力问题等。
这些顽疾可能限制本轮经济复苏中制造业部门的就业增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