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推动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发展因素

网络 布线接入
文章主要讲解了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真正的推动因素是什么,还有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转型方案问题,都是我们应该有所了解的。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是目前布线行业中主流的技术之一,其特点和适用性都得到很多人的肯定,可能好多人还不了解为何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发展如此之快,没有关系,看完本文你肯定有不少收获,希望本文能教会你更多东西。目前在关注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背后,并不仅仅是带宽需求或善于游说的厂商。安装六类布线的真正需求是公司网络转型的商业需要。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无疑已经引起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同时,人们对安装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因为业内传播的信息不足或相互抵触。为获得市场份额,许多厂商一厢情愿地面向所有项目促销六类布线,而没有全面考虑为最终用户提供一个合理的理由,说明为什么要选择六类布线,而不是其它可供选择的介质类型。结果,市场上不能全面了解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真实情况。本文分成两部分,将从更广泛的角度考察六类布线,了解网络本身的问题。特别是,我们将考察网络转型及其对选择最适合的布线设施的影响。

在所有市场宣传中,通常都会忽略最基本的一点,那就是布线行业的主要目标是为支持当前和未来的应用提供最经济高效的基础设施。因此,如果需要安装六类布线而不是超五类布线,它对最终用户要更加经济高效。为提供最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了一个供应链所有各方都可以采用的模型,包括最终用户、安装人员、顾问、分销商和制造商。

布线是整个网络的一个网元,整个网络还包括交换机、PC、外设、服务器和软件。这些网元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在为布线设施选择布线类型和介质类型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厂商会告诉你什么
那么,六类布线的推动因素是什么呢?当然离不开推动其在全球部署的主要支持者。但是,我们必须记住最基本的一点,它首先是商业,而六类布线产品的价格可能要高于同等的超五类布线产品。

让我们看一下,在1997年第一次向标准委员会提出六类建议时,还没有任何应用要求六类布线。目前还没有正式批准的协议要求六类布线系统。追溯到当时,大多数人声称五类布线的下一个发展阶段是光纤。如果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意味着铜缆布线的终结。六类布线的引入事实上只是为了在这一市场上继续使用铜缆。但是,如果只按照厂商的说法安装六类布线当然不足为信!

需要更多的带宽是不是首选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推动因素呢?这是电缆厂商为最终用户提供的主要理由。该技术当然可以提供多得多的带宽。

厂商在广告中宣称,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带宽是超五类带宽的2.5倍,并指出六类布线的额定带宽是250MHz,而超五类的额定带宽仅为100MHz。顺便提一下,这种说法并不正确。100 MHz和250 MHz的频率限制本身并不能决定布线系统的可用带宽,而是由衰减串扰(ACR)曲线所决定的。
那么额外的带宽真的是必需的吗?大多数企业正在运行10/100Mbps以太网,他们可能会转向1000Mbps (或千兆位)以太网。这种转型实际上会降低布线带宽。100Mbps以太网 (100 Base-T)在两个线对上工作,运行频率为100MHz,这是五类布线规范的极限。千兆位以太网 (1000 Base-T) 实际上以62.5MHz的中心频率工作,要低于100 Base-T。它也是为在超五类布线上运行而设计的。市场上还没有在100MHz上运行的网络到桌面应用。在本文后面,我们将考察许多应超过超五类功能的发展中协议。

真正的推动因素
网络转型是六类布线的真正推动因素吗?这里的问题是需要在六类布线上、而不是在超五类布线上为公司的网络转型提供支持,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商业优势。换句话说,挑战是以更低的整体成本、在更高级的布线上部署相同的网络。我认为,网络转型是六类布线的主要推动因素。

这里的"推动因素"是指"安装的合理理由"。尽管许多厂商正在推广这一技术,但他们没有为我们采用该技术提供一个合理的理由。但是,网络转型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由。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六类布线将成为许多公司最经济高效的布线设施。

对其它公司,由于入住时间短或采用的是缓慢的网络转型模式,因此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将不会提供任何优势。对他们来说,最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是超五类布线。如前所述,我们不能以割裂的观点考察六类综合布线系统,还必须考察它连接的网络。

当前在办公室中最常见的网络设施是以太网,是由Metcalfe博士在1976年率先向全国计算机会议提交的协议。25年后的今天,以太网已经成为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网络协议,它已经成为无所不在的网络平台,就象软件平台中采用的Microsoft Windows一样。其区别在于以太网是一种独立于厂商的标准,您可以从数百个厂商中购买以太网,而Windows却只能从微软一家厂商手中购买。

IDG公布的1999年报告指出,在美国83%的网络连接采用以太网形式。现在这一百分比可能已经提高到90%以上。如果我们把这一统计数据应用到世界上其它地区,那么这一比例可能在80%左右。换句话说,以太网已经成为局域网中事实上的世界标准,它已经遍布世界各地的办公室中。它还是一项业内标准,意味着大量的不同厂商可以提供这种技术,而且可以互操作。

可供选择的转型方案
以太网产品开发商和制造商自然希望保留相当庞大的市场份额,因此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一直在不懈努力,为各公司提高网络功能开发简单的转型战略。在水平拓扑中,用户可以从10Mbps共享式以太网转向10Mbps交换式以太网,并非常简便地转向100Mbps和1000Mbps。所有这四个系统都可以简便地共存在一个公司的网络中,在需要的地方提供需求的带宽。CSMA-CD协议完全相同,网络管理也完全相同。拥有10 Base-T管理经验的用户可以轻松地管理1000 Base-T系统。

更明智的方式则是保证没有任何新的高速技术威胁几乎已经锁定在以太网中的市场。事实上,大多数PC发售时都预装了10/100Mbps以太网卡 (NICs)。有趣的是,3Com最近推出了100/1000Mbps以太网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转向千兆位以太网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
在骨干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以太网的发展趋势,它正进一步转向万兆位以太网。当然,这一般采用光纤传输介质而不是铜缆。在开发万兆位以太网时,IEEE已经规定这是纯骨干协议,仅在光纤上运行。

典型的网络转型环境
在介绍典型的网络转型环境时,我们采用的是一家入住多个楼层的企业,在底层拥有服务器场和主交换机。大楼中的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带宽需求。部分用户是快速以太网用户,其它用户可能采用10Mbps以太网。现有的服务器链路和主干连接将采用快速以太网。对这样一种环境,网络转型的下一步是把服务器链路和部分主干互连转向千兆位以太网。其它主干仍将采用快速以太网,因为用户的需求相对较低,他们已经转向了10/100Mbps环境。目前许多激进的公司都可以归入这种模式。

第三步是从主干全面转向千兆位以太网到桌面,用户比例与10/100Mbps以太网相同。这是网络厂商和设计人员告诉我们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将要采用的转型模式。它将逐渐自然地转向千兆位以太网到桌面。

因此,数据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界的重要问题是:为支持这一网络转型,最佳的基础设施选择是什么呢?除主干外,我们目前安装的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必须能够在将来支持千兆位以太网到桌面。
这在过去非常容易。在水平层采用的是超五类UTP,在主干中采用的是多模光纤,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而现在,我们可以在许多方案中进行选择:

成本是决定因素
当前大多数通信介质可以处理到千兆位协议的网络转型。唯一不能处理转向千兆位协议的技术是无线技术,它局限于11Mbps。目前业内正在研制新技术,把这一限制提高到22Mbps、甚至提高到50Mbps。但是无线技术还不能实现100Mbps以太网。

因此在网络转向千兆位以太网时,除无线技术外,由于任何其它介质都可以满足技术能力标准,因此最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明显是最佳的选择。

在我们比较已安装的不同基础设施介质类型的成本时,包括全面安装、测试和归档的电缆成本、电信插座成本、配线架每端口成本及两端的跳线成本时,我们对比较结果根本不觉得惊讶。

超五类的成本最低,六类的成本要高出大约40%,七类的成本要高出大约3.5倍,光纤的成本要高出大约5倍,无线技术的成本要高出大约4倍。(我们需要调整无线技术,以确定每端典型网络介面卡(NIC)的成本构成要素。由于不能购买不带NIC的无线收发器,因此可以扣除NIC成本,给出具有代表性的价格,以与其它介质类型进行"一对一"的价格比较)。

记住,我们不能单独地考察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它是整个网络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不同介质类型对我们在六类综合布线系统上运行的各种系统应用的影响。在转向不同的应用时,系统总成本将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全面安装和测试的100 m信道
◆超五类UTP 100%
◆六类UTP 138%
◆七类STP 368%
◆多模光纤 488%
◆单模光纤 534%
◆无线 (不包括NIC成本) 427%

网络转型环境#1
如果我们把10 Mbps以太网系统的NIC和每端口交换机成本与上面考察的各种介质选项的已安装信道成本进行比较 (光纤除外,因为它的最低带宽远不止于10 Mbps),比较结果仍在我们的意料之中。超五类和六类之间的成本差异很小,因为NIC成本所占比重明显要高于布线成本。(顺便提一下,超五类和六类采用相同的NIC。) 在无线技术中,我们再次导入前面分解的NIC成本,我们在比较后发现,无线技术的成本是超五类UTP的三倍,仍过于昂贵,而不足以替代超五类UTP。

因此,如果公司只是采用10Mbps以太网,而不会进一步转型,那么最佳介质无疑是超五类布线。

【编辑推荐】

  1. 关于综合布线施工经验完全总结
  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攻略秘籍
  3. 关于康普综合布线解决方案简介
  4. 史上最优综合布线解决方案
  5.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宝典
责任编辑:王晓东 来源: ChinaITLab
相关推荐

2009-10-16 09:39:06

2009-10-14 15:49:14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

2009-10-22 13:31:02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

2009-10-13 14:17:40

综合布线系统

2011-03-02 09:22:32

六类综合布线

2009-10-16 14:34:19

六类布线系统

2009-10-13 08:55:50

布线系统操作规范

2009-10-16 18:31:11

六类布线系统

2011-03-02 09:10:14

六类布线

2012-04-25 14:56:12

超六类布线

2009-10-15 09:54:32

六类线缆布线系统

2009-10-16 18:02:10

六类布线系统

2021-08-06 09:42:05

综合布线数据中心大数据

2009-10-15 16:05:40

六类布线标准

2014-09-25 17:28:24

六类线布线

2015-06-09 15:53:17

布线技术

2020-05-29 09:57:44

Cat.6A类布线系统网络技术

2009-10-20 14:51:57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2009-10-19 09:27:31

综合布线常用材料

2013-11-05 09:59:42

智慧城市综合布线8类布线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