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由于它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所占的地位,我们还是要深度解析一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这对测试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综合布线系统方案中很重要的一环。
超5类和6类综合布线系统是目前在1000点以上系统中使用得最多的综合布线系统,广泛用于办公楼、校园网、园区网、各种智能建筑和智能小区的布线系统中,甚至在自动化生产系统和工业以太网中也开始被大量采用。由于用户各种应用的实际数据带宽都不高,除非是质量确实非常差的系统,多数系统的平常性质量问题甚至严重质量问题都普遍隐藏得比较深,一般要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才会暴露出来,而此时早就过了质量追溯期,多数用户只能靠启用冗余链路和临时修修补补来维持升级后的大带宽应用,或者干脆将原有系统报废,重新进行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来解决早期遗留下来的问题。提前更换系统将造成预算损失,由于重新布线需要时间,许多用户更看重的是损失的业务时间和相关利润。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标准的选择
小型网络一般选择5类线系统,施工员在铺设完工后一般会先做个通断测试(看看通断测试仪上的8个指示灯是否点亮),或者一边施工一边进行小批量通断测试,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交工”了。目前所有这类应用仅用在10M以太网就完全能支持(3类线即可满足),所以,用户自己常常无法发现布线系统隐藏的质量问题,因为只做通断测试是无法判定该网络布线系统是否符合5类系统的要求的。即便是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也不会马上暴露出来,多半要等到几年以后上一些大带宽的应用时,才会发现问题,而高清格式大带宽视频应用现在还不普及,同时也由于互联网带宽的扩容速度相对于网络用户需求的增长速度来说相当缓慢,城域网建设的滞后又制约了本地高速带宽视频应用的推广速度。据此乐观估计,用户自己发现布线系统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时间最快也要在3~5年之后。
对于中大型网络或者部分可靠性要求高的中小型网络,其规划建设者一般都具备一些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检测知识,有的用户甚至还很熟悉像国标GB 50312—2007这样的综合布线质量验收的测试标准。由于其自身的网络结构比较复杂,虽然不是全部,但部分用户的带宽耗用会比较大,比如VOD特权用户,特别是数据集中型用户,因数据中心的质量要求较高,应用速度快,只测试通断是不能保证链路一定能达到这些应用的要求的。
那么,小型网络和普通用户链路就不需要做质量验收检测了吗?当然不是,小型用户的问题多数在于他们在质量保证的体系中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由于不了解质量检测验收的标准,如何验收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是“被动地”听取系统集成商和工程承包商(乙方)、安装工程商的意见,只要电缆链路是连通的,那就说明链路质量是合格的。
无论小型网络用户还是大中型网络用户,其实只要简单地把握住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并坚持对完工网络进行质量检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控布线系统的建设质量。由于测试仪器能够自动按标准进行验收测试,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因此用户并不需要去深入了解标准的参数种类、定义、达标要求等细节问题。
国内流行的验收综合布线系统测试的“通用型标准”有三个:TIA568B(2002)、GB 50312-2007、ISO 11801(2002),使用比例分布在90%、5%、4%左右,总计约99%。其他1%的用户则可能使用诸如“应用型标准”进行检测。
“第三方测试”的选择
据Fluke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超5类系统的中型网络(500~1500条布线链路)中仍有30%的网络只选择简单的连通性测试,不选择按验收检测标准进行测试。但大中型网络的6类系统中有93%都选择了验收测试。在验收测试中就测试结果常常会引发一些“释义争议”。
例如,一条105m长的6类链路,测试结果显示“合格”,但甲方数据中心的技术人员从直观感觉上觉得这条链路大约只有70多米,根本不可能有105m,于是要求进行重新测试,结果显示长度为73m,甲方进而怀疑乙方提供的测试报告都有问题,于是请了第三方机构进行抽测,结果发现测试结果长度和参数有87%都对不上号(乙方是按电缆链路的长度计算、收取安装费用的),合格率也不是乙方提供的99%,而是92%,甲方要求对系统全部链路重新进行综合布线系统测试。
乙方完成安装后一般会向甲方提供一份所有电缆链路的自测报告,部分甲方会将这份自测报告当作验收报告的检测数据归入验收文档。但因为检测报告是电子版本的,部分甲方会对这样的测试报告的真实性存有疑虑,于是就选择了第三方测试。第三方测试可以是部分抽测,也可以是完全委托第三方独立进行验收测试。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国标GB 50312-2007规定抽测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5%,不足100条按100条起测。布线系统合格与否的判断方法是:如果抽测对象的合格率不低于99%,则推断全部布线系统合格。如果抽测合格率低于99%,则需要全部进行测试而不仅仅是抽测,一次来判断最终的真实合格率。
部分用户不光会委托第三方进行抽检或全检,还要求第三方帮助提出不合格链路的整改意见和措施,并指导乙方进行故障诊断和修复,直到最终测试验收合格。这个时候的第三方就不仅仅是验收检测者的身份了,一定程度上第三方还跟乙方的利益捆绑到了一起,这对于甲方来讲虽说看似省事了,但第三方的“中立性”会被严重削弱,并引发多起大规模的质量事故隐匿事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