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过API设计么?不管你是否做过API设计,都不妨看看老赵的这篇博文。在这篇文章中,老赵总结了自己进行API设计的一些心得。
我平时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编写一些基础及通用的类库,能够在项目中大量复用。换句话说,我的工作目的,是让其他开发人员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因此,如何设计更容易使用的API是我经常要考虑的东西,偶尔也会有一些体会。而现在这些内容,是我在为Functional Reactive Programing写“参考答案”的时候忽然“总结”出来的想法。可能比较简单,但我想也是设计API是需要考虑的一些内容。
在那篇文章里,我们是在为IEvent< T>对象提供一些封装,其中会有MapEvent和FilterEvent等类型,为了方便调用,我们还定义了对应的扩展方法:
- public class MapEvent< TIn, TOut> : InOutEventBase< TIn, TOut>
- {
- public MapEvent(Func< TIn, TOut> mapper, IEvent< TIn> inEvent)
- : base(inEvent)
- {
- ...
- }
- }
- public class FilterEvent< TEventArgs> : InOutEventBase< TEventArgs, TEventArgs>
- {
- public FilterEvent(Func< TEventArgs, bool> predicate, IEvent< TEventArgs> inEvent)
- : base(inEvent)
- {
- ...
- }
- }
- public static class EventExtensions
- {
- public static MapEvent< TIn, TOut> Merge< TIn, TOut>(
- this IEvent< TIn, TOut> ev, Func< TIn, TOut> mapper)
- {
- ...
- }
- public static FilterEvent< TEventArgs> Filter< TEventArgs>(
- this IEvent< TEventArgs> ev, Func< TEventArgs, bool> predicate)
- {
- ...
- }
- }
MergeEvent和FilterEvent都是对另一个Event对象的封装,您可以当作一种装饰器模式来考虑。不知您观察到没有,这个“待封装”的Event对象在不同的地方(构造函数或扩展方法),出现的位置是不同的。在扩展方法中,它是作为第一个参数出现在参数列表中,而在构造函数中它则是第二个参数。对于扩展方法来说,它是由语言规范强制得出的。但是在构造函数中,这出现的顺序完全可有由我们“自由”确定。那么,我们能否将待封装的Event对象作为构造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呢?
自然是可以的,只是我在这里倾向于放在最后。原因在于这有利于API使用时的清晰。
假如我们没有扩展方法,也就是说只能使用构造函数进行“装饰”,那么使用现在则是:
- var ev =
- new MapEvent< int, string>(
- i => i.ToString(),
- new FilterEvent< int>(
- i => i < 10,
- new MapEvent< DateTime, int>(
- d => d.Millisecond,
- ...)));
有的时候,我会将Lambda表达式写在上一行,这样可以让代码更为紧凑。那么如果MapEvent和FilterEvent都把待封装的Event对象作为构造和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又会怎么样呢?
- var ev =
- new MapEvent< int, string>(
- new FilterEvent< int>(
- new MapEvent< DateTime, int>(
- ...,
- d => d.Millisecond),
- i => i < 10),
- i => i.ToString());
对比这两者,在我看来它们的信息“呈现方式”是有显著差距的。对于第一种情况(Event作为构造函数最后一个参数),用户看到这个定义时,从上到下的阅读顺序是:
- 构造一个MapEvent对象,映射方式是XXX
- 包含一个FilterEvent对象,过滤条件是YYY
- 包含一个MapEvent对象,映射方式是ZZZ
而对于第二种情况(Event作为构造函数的第一个参数):
- 构造一个MapEvent对象
- 包含一个FilterEvent对象
- 构造一个MapEvent对象
- 最内层MapEvent的映射方式为ZZZ
- 上一层FiterEvent……
- ……
第一种情况,API体现出的信息是流畅的,而第二种情况信息的体现是回溯的。第一种信息如“队列”,而第二种如“栈”。第一种API阅读起来用户视线是单向的,而第二种API用户可能会去努力寻找某个Lambda表达式到底对应着哪个对象——就像我们为什么提倡if/for不应该嵌套太深,因为找匹配的大括号的确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我想,应该没有会选择把Event对象放在构造函数参数列表的中间吧(如果有3个及参数),因为这会让API调用看起来成“锯齿状”,实在不利于阅读。
因此,在各种需要“装饰”的场合,我往往都把“被装饰者”作为构造函数的最后一个参数。例如我在构造DomainRoute的时候,便也是把innerRoute作为构造函数的最后一个参数,由于DouteRoute所需要的参数较多,因此如果把innerRoute作为第一个参数,看起来会更加不便一些。同样的,在之前设法“拯救C# 2.0”的时候也使用了这个做法。
当然,这些是我个人的看法,并非所有人都是这样做的。例如在.NET Framework中负责GZip压缩的GZipStream对象,它的构造函数便是将innerStream作为第一个参数出现。幸好,C# 3.0中已经有了扩展方法,如果使用构造函数的话,即使信息再流畅,我想也不如扩展方法来的直观。因此,我一般都会利用扩展方法,让开发人员可以编写这样的API:
- dateEvent.Map(d => d.Millisecond).Filter(i => i < 10).Map(i => i.ToString())
- route.WithDomain("http://www.{*domain}/blogs", new { ... });
- stream.GZip(CompressionMode.Compress).Encrypt(...);
其实许多高级语言都会为了让代码写的更易懂更清晰,因而提供一些看似“语法糖”的东西。例如F#中的|>操作符:
- let form = new Form(Visible = true, TopMost = true, Text = "Event Sample")
- form.MouseDown
- |> Event.merge form.MouseMove
- |> Event.filter (fun args -> args.Button = MouseButtons.Left)
- |> Event.map (fun args -> (args.X, args.Y))
- |> Event.listen (fun (x, y) -> printfn "(%d, %d)" x y)
其实|>操作符的目的只是把函数的最后一个参数调到之前来,但它能让我们写出“易读”的代码。例如FsTest类库允许我们这样写:
- "foo" |> should equal "foo"
但其实,从理论上说,这种写法完全等价于:
- should equal "foo" "foo"
正是因为有了|>操作符,F#在这种情况下会将待封装的Event对象作为函数的最后一个参数。这便是语言特性对API设计的影响。此外,F#中的“>>”以及Haskell的“.”可用“`”把一个函数作为中缀操作符来使用。但如果是Java这样的语言,由于缺乏一些灵活的语法特性,开发人员就只能靠框架和类库来构建“Fluent Interface”来度过难关了(如Google Collections)。《卓有成效的程序员》一书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它们为一个Car对象的构造编写了流畅接口:
- Car car = Car.describedAs().
- .box()
- .length(50.5)
- .type(Type.INSULATED)
- .includes(Equipment.LADDER)
- .lining(Lining.CORK);
以代替呆板的Java语法:
- Car car = new CarImpl();
- MarketingDescription desc = newMarketingDescriptionImpl();
- desc.setType("Box");
- desc.setSubType("Insulated");
- desc.setAttribute("length", "50.5");
- desc.setAttribute("ladder", "yes");
- desc.setAttribute("lining type", "cork");
- car.setDescription(desc)
似乎程序员永远不会放弃这方面追求:编写更清晰,更易懂的代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