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800万IT大军:核心技术创新人才缺口大

企业动态
“站在天安门观看建国50年庆典的时候,看到展示成就的彩车从广场上穿过,看到威武的解放军迈着正步走过,看到飞机从空中划出一道道彩带,与万人齐唱国歌,那种振奋催人泪下!”

“站在天安门观看建国50年庆典的时候,看到展示成就的彩车从广场上穿过,看到威武的解放军迈着正步走过,看到飞机从空中划出一道道彩带,与万人齐唱国歌,那种振奋催人泪下!”时值祖国母亲60周年华诞,回望10年来艰辛的归国创业之路,邓中翰感慨万千。

1999年10月14日,邓中翰毅然把事业的舞台从美国硅谷搬到了中国北京,他借鉴硅谷商业模式注册成立了中星微电子公司。“那时候,参加完建国50年庆典,回来的念头很强烈,让人难以招架,渴求得让人心悸,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会激动,非常怀念。”邓中翰说。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球IT业迅猛起步,在比尔·盖茨把世界上所有电脑连接起来形成互联网“未来之路”的感召下,无数年轻人积极投身计算机领域。那时我国的IT行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整机组装的层面,对于涉及PC、互联网、通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有一种遥不可及的神往,对美国IT圣地硅谷更是有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拜。

彼时彼刻,像邓中翰这样一批改革开放初期到美国留学的高科技***IT人才,已经开始在硅谷创业并取得成功,而祖国的巨大变化和勃勃生机也在日益强烈地吸引着他们。

高科技人才回归风景线

“从留学人员发挥作用的方面讲,在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过程中,留学回国人员提供着重要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30年来出国留学教育作为国家高端IT人才战略,时至今日已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和效益,特别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学成归国IT人才已成为产业脊梁是不争的事实。

以邓中翰为首的5位留学归国企业家来说,中星微成立后,致力于数字多媒体芯片的设计、研发和产业化。此后,邓中翰带领中星微历经10年持续创新,先后突破了8大核心技术,成功地将“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推向了国内外市场,应用于个人电脑、宽带、移动通讯、信息家电等高速成长的多媒体应用领域。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7年底,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97万人,尤其近几年留学回国人员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

而在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也已经形成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海归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截至2007年底,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总量达到17000多家,其中留学人员创业企业3588家,注册资金总额达到45亿元。中国大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有40多家,其中有大多数都是海归留学生创办的企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陈桄博士指出,从各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T企业成功经验和发展势头来看,吸引具有专业背景的IT人才回国已成为本土IT产业“补氧”的有效途径,特别是美国硅谷高科技人才的回流在我国近几年半导体芯片产业发展中已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陈桄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正在欧美发达世界引发一股人才流动潮,对于目前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IT产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招揽世界***IT人才的机遇。

“今天我们看到硅谷的半导体芯片人才济济,那是伴随着硅谷四十多年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邓中翰也表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所以IT人才缺乏也不难理解。但是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中国IT产业要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就必须找出解决人才问题的方法。

邓中翰强调,人才的培养无疑跟整个IT行业今后的发展休戚相关,只有打破IT人才瓶颈方能突围产业发展困局。

跑马“圈”人

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对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不断增强的拉动作用,不但让中国民族科技产业厉兵秣马、奋起直追,全球***的产业巨头们也都汇聚于此,纷纷大举跑马圈地争夺市场与人才资源。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调研显示,按国际同口径计算,2007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产值占全球市场的份额比2006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其中内销总量占全球市场的比重提高了2个百分点。

伴随着国内庞大消费市场的成长,我国多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所形成的固有人才储备也逐渐凸显。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在校大学生在2001年以前远远低于美国,但经过短短7年时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数变成了美国的近两倍。最近10年,美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总量比较平稳,平均增速在2%以下,而我国则呈持续快速发展的增长势头,平均每年净增20%以上,目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已超过全国理工科大学生总数的1/3。而IDC的数据也从市场层面显示,2008年美国IT产业的就业人数为410万,对应中国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就业人数已达到877万。

“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戴尔进行了很多创新人才的培育计划,从当初只有20 多人的小团队发展到今天约6000名员工,人才是支持戴尔成为中国PC市场领导企业的核心力量。”戴尔中国企业传播总监张飒英表示,每年的6月,在大学生毕业高峰月来临之前,戴尔都会邀请厦门高校大约300名即将毕业的学生,进入厦门工厂参加专门的毕业生就业培训项目。

“在高等教育环节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和储备真正适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创新IT人才,填补IT人才缺口,对于促进本土信息产业发展、改善人才储备结构、创建健康活跃的科技资源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技术官、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张宏江对此也表示高度赞同。

突破橄榄型人才结构

进入21世纪,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而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实现了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1241亿美元增长至2007年的8047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36.5%。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在全国商品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37%,占全球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的比重超过18%,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不过,尽管10年间我国科技产业获得高速发展,但是,在如此多的机会面前一个瓶颈却始终让中国IT企业眉头紧锁,那就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使得知识密集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劳动密集型中低端产品过剩仍然是目前的产业现状。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朱东华教授指出,上游原材料、设备和关键元器件等大量依靠进口的窘境,使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受制于人。这些产品的生产属于高附加值环节,而加工制造属于低附加值环节,而且大多数加工出口的产品缺少自主品牌和销售渠道,导致产业大部分利润都被上下游企业所攫取,直接影响了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王希征则表示,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需要一大批从事核心技术创新的IT人才,在这方面无论从数量、结构还是质量上,中国的IT人才队伍还需要一个培育和储备的过程。

对此,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我国IT人才结构呈典型的橄榄型,既在数量上缺乏掌握基础专业知识、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初级IT工程师,又在质量上缺乏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规则、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端IT人才。王超强调,对于中国IT人才培养与储备,在大力解决海量人才缺口的同时,也要着眼于积极调整人才结构性短缺。

“金融危机必然会影响到国外IT企业的发展势头,这恰恰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吸引海外人才的机会。”朱东华指出,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我国IT行业强有力的支撑,此次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国IT行业来讲可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或许正是中国IT企业提升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地位的好机会。

【编辑推荐】

  1. 俄罗斯网络安全势力挺进中东 与亚美尼亚签署IT安全协议
  2. 全球IT竞争力排名美国*** 中国第39位
  3. 新中国科技60年 寻找那些IT记忆
责任编辑:张攀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推荐

2016-08-06 13:15:23

2020-10-30 10:47:12

5G人才缺口

2016-12-12 09:01:47

Amazon Go核心技术

2013-10-31 18:31:30

思科物联网培养

2018-08-09 10:13:38

ICTICT人才

2020-04-06 20:11:26

区块链分布式核心技术

2017-04-26 23:10:03

数据组织数据库

2009-05-12 10:26:39

2020-09-24 09:35:21

网络安全数据技术

2015-11-18 13:05:09

2010-04-27 21:56:40

NIIT培训

2009-12-08 09:54:20

互联网

2021-03-30 21:46:01

存储

2015-01-06 13:44:39

2009-06-12 09:14:51

华为光纤接入

2023-05-10 16:59:36

智能家居物联网人工智能

2014-01-15 14:34:42

华三SDN华三软件定义网络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