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基本依据,是前人认识世界的客观记录,也是科学家们推动学科发展一代又一代辛勤劳动的成果积累。因此,解读科大创建新学科时期的初始教材,对研讨校史和学科发展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保存一本《计算机原理》教材,它是1958年中科院计算机所第三期计算机训练班,在讲课时分批散发的手刻油印讲义,我将它装订成册并一直保存至今。在几次搬迁、搬家大清理中,其他许多书本都处理了,但它却被视为珍品收藏着,理由有三:其一,它是我改行步入计算机事业的启蒙教材;其二,它讲述的是我国***代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原创版本;其三,它是科大首届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原理》教材的前身。
计算机学科是在“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当初急需该领域的科技人才,尚属筹建中的中科院计算所,除选派人员去前苏联学习外,在国内从1956年起,举办了为期一年到两年的计算机训练班共四期,学员多达460余人,他们后来分布在全国各地,成为发展我国计算机事业的骨干力量。计算机训练班最主要的课程是“计算机原理”。1958年举办第三期训练班时,已将前期讲稿和资料整理编写成较完整的《计算机原理》讲义。因此,它是我国一本早期的原创教材。
我校58级计算机原理课教材,是在上述计算机训练班讲义的基础上,由教研室兼职主任夏培肃先生主持编写的,一共五本(左上图)。除《电子数字计算机原理》(上、中、下三册)外,还有两本补充讲义,一本是《通用电子计算机在逻辑结构方面的一些新进展》,它讲述了国外在该领域的一些新思想、新技术和新进展。另一本是《107电子数字计算机》(右上图),它用于 “原理”课上机调试实验和“程序设计”课上机实习。
107计算机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成功的***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它由我校与计算机所合作研制完成。该机1960年在我校投入运行,主要用于教学实践,这在当时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面是一亮点。由于在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方面,特别是在教学实验环境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平,国内有许多高校教师前来进修和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这充分显示了“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所形成的优势和成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