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多钟,美国西雅图,匆匆吃完晚饭的李杭,拨进一个电话会议系统,开始和大洋彼岸北京的同事们讨论项目的进展情况,而他的中国同事们此刻是上午10点多钟——刚上班没多久。
李杭,微软亚洲工程院高级开发经理,这个在美国生活了20年、在微软工作了13年的资深工程师,3个月前开始负责微软亚洲工程院承担的Windows 7两个开发项目组——性能分析组及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尽管刚加入了微软亚洲工程院三个多月,但李杭所带领的这个30人的团队已经为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努力了两年多。
“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在大洋彼岸的电话那头,李杭接受新浪科技电话专访时难掩激动之情,“我们开发的产品有好几亿人在用,我们的父母都会用到,它影响到很多人。”
Windows 7背后的中国力量
李杭所带的团队开发的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被外界评为Windows 7的十大功能之一。
这一系统能够自动分析、修复并验证客户使用电脑遇到的问题,涵盖从视频、音频、网络连接、打印任务到性能优化等十多个问题最常见的领域。普通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鼠标和键盘就可以解决很多以前需要客户支持或是IT专业人员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内置的解决方案外,用户还可以联网接收最新的疑难解答方案。
全球十亿电脑用户使用的90%的内置疑难解答方案及全部的在线方案都是在微软亚洲工程院开发的。作为一个平台产品,合作伙伴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开发一些自己的解决方案补充进去。
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只是中国团队参与Windows 7开发的一小部分。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参与的Windows 7开发还包括:对全球22种语言的多种软件的兼容性进行测试;对Windows 7进行汉化,包括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支持;Windows 7硬件兼容性测试,对9大类外设,2万种设备中1000多种主流设备进行测试。
从4人到30人
2007年初,微软开始开发Windows 7。作为微软在海外规模最大、职能最完备的研发机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承担了上述开发项目。隶属于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微软亚洲工程院,承担了Windows部分的性能分析及主要的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开发,相关的团队也建立了起来。
以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为例,这个团队成立之初只有4个人,而现在已经有30名全职员工。团队的扩张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培训。Windows 7有三万人同时参与开发,这就有很多开发的步骤、规则,新来的员工需要培训。自动诊断和修复系统因为涉及电脑的方方面面,需要经常和其他部门打交道,所以员工也需要经常和其他部门联系,这样才能尽快熟悉自己的领域。
“这个对我们的挑战很大,不过好在我们在中国的同事都很聪明,他们上手都很快,有问题很快就解决,美国总部这边也特别满意。”李杭说。
开发过程中最大的挑战: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员培训是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的挑战之一,但这还不是最大的挑战。
这一系统分为引擎、工具、用户管理界面三部分,引擎和故障解决方案紧密联系在一起,解决方案反过来又影响引擎和用户管理界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08年初,这三部分开始并行开发,即同时开发这三个部分,最后连在一起运行的时候,往往是一个小细节需要改动,其他部分也都要改动。
“那段时间,中国团队在早上和美国这边开会,美国时间是下午,总是有很多东西要改,中国团队或美国团队一上班,都发现都很多地方需要重新再改。”李杭说,他问了在团队待的久的同事,“那段时间让他们很崩溃。”
不过,这些黄皮肤的中国人并没有丝毫影响团队的进度,团队提出问题不过夜,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经过一年多的反复修改测试后,在Windows 7 beta版发布时,他们开发的自我诊断和修复平台按照既定计划出现在了操作系统内。
中国团队受微软总部高度评价
在微软亚洲工程院团队的努力下,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不仅是按照进度出现在了Windows 7内,而且获得了总部的高度评价。
“我们中国团队都很有天赋,老外叫Smart,他们全都是硕士以上毕业,还有几个博士,我们的技术上很过硬,上手快,比较灵活,而且责任心强,不怕做的多,不怕做的久,有积极创新的意识,沟通方面也很好。”提起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团队,李杭从总部听到了不少对团队的肯定和赞美之词。
“总部的团队给了我们一个A+的评价。”李杭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