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华为总裁任正非说过,华为是因为无知才走上通信产业之路的。我在2004年年中开始接触JSF时,也是因为无知。几乎没有Java经验,Web更是一片空白,写了一个半吊子的JSP程序后,我居然判了JSP的死刑,铁下心来钻研我的JSF去了。无知者无畏,说得一点也不错。
从JSP起步,第二级台阶,也许Struts是最合适的。没有复杂的概念,没有深奥的理论,容易理解,上手快,从JSP向Struts的过渡显得特别自然。这是Struts流行的原因之一。如果当时请教过任何一个Java高手,我十有八九会以Struts作为我的JSP替代技术,并且很有可能成为Struts的发烧友。可是,机缘巧合,我选择了JSF。
正应了那句俗语:“傻人有傻福。”采用JSF技术后,Web编程如有神助,一个月时间,我和一个刚毕业的程序员写出了一个规模不小的Web程序:126张数据库表,346个JSP页面,458K Java源程序,还包括84页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和189页的《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即便是桌面应用,这样规模的程序在一个月内完成,老板也该偷着笑了。其实,效率的提高,完全是JSF的功劳。正如Sun在JSF的规范中所宣称的那样,JSF极大地简化了Java的 Web编程。
首先,在JSF中,页面干净了许多。无需声明Javabean,也不用嵌入Scriptlet,没有多余的符号,只是一些扩展标签而已,看上去规范而不失优雅,让人赏心悦目。程序员多半是完美主义者,眼睛里容不得丑陋的代码,我认识的一些程序员,平时不修边幅,可以整个冬天都穿同一件夹克,袖口磨得油光发亮,但他们的程序却整洁得让人嫉妒。
其次,JSP中趾高气扬的Request和Response对象淡出了JSF。在典型的JSF应用中,程序员基本上没有直接操作Request和Response对象的必要,因为框架隐藏了对这两个对象的处理细节。不论是从Request中解码参数,还是将数据编码到Reponse中,都不需要程序员写任何代码,JSF知道该怎么做。当然,如果非要访问Request,JSF的隐含对象为程序员提供了可能。
JSF的UI组件
UI组件是JSF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与桌面程序的UI组件不同的是,JSF的UI组件是服务器端的,但是,在JSF框架的支撑下,这些服务器端的UI组件,在程序员看来和桌面程序的UI组件没什么不同。我用的Jbuilder版本不支持JSF页面设计的所见即所得,当我拖动一个UI组件到页面上时,Jbuilder为我生成的,是一段标签文本,跟随着我的鼠标,放在指定的位置。一个服务端UI组件就是这样诞生的,其在页面上的表现形式也随之确定。
没有所见即所得当然有点遗憾,但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因为把组件的Value和后台Javabean的属性进行简单的绑定,我就得到了所有需要的程序行为。页面显示和后台数据的同步、用户输入的转换、数据的有效性验证、错误信息的提示以及UI组件状态的保存和恢复,所有这一切不需要我写任何代码,JSF已经代劳了。
JSF的另一个特色是它的数据组件。我曾经很长时间使用PowerBuilder开发程序,熟悉PowerBuilder的程序员都知道,PowerBuilder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所谓数据窗口。并不好看的界面,笨拙的IDE,PowerBuilder单单凭借一个数据窗口,就吸引了大批程序员。PowerBuilder与数据库是天生的一对,长期使用PowerBuilder的结果,我养成了以数据库为中心的设计习惯。
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几乎成了我的嗜好,前面提到的126张表,就是最好的例子,换成别的程序员,也许30张表就够了。
所以,JSF的数据组件让我一见钟情。数据组件实际上包括两个组件,一个是UIData,一个是UIColumn。JSF将数据表看成是由若干个列组成的一个表格,而行的数目取决于数据源中数据的条数。这与PowerBuilder的数据窗口殊途同归。当然,数据组件不是直接从数据库中取得数据(实际上,设计模式也不允许程序员这样做),而是通过一个Javabean以resultSet的形式传递给数据组件。在JSP中,这样的程序逻辑够我折腾一阵的了,而在JSF中,这和生成一个文本输入框一样容易。
JSF数据组件的用途并不限于显示数据库表的内容,实际上,所有实现了List接口的对象都可以成为数据组件的数据源,这给Java的Web编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如果你想直接编辑数据表中的数据,JSF也可以做到,只需以可读可写的方式,将UIColumn的value属性和数据源中你想修改的属性绑定在一起,用户在网页上所做的修改,就会自动保存到数据源中。这样的功能,在JSP中,程序员都要深吸一口气才敢动手的。我的第一个JSF程序,之所以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346个页面,数据组件功不可没。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