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裁员”是职场上流行的新名词,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迫使员工主动辞职,使得公司既达到裁员的目的,又能避开法律约束,或者不必支付员工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某网站日前就“软裁员”展开的调查显示,拥有3年至7年工作经验的员工最容易遭受“软裁员”。
被列为最具杀伤力“软裁员”手段前三位的为降薪、换岗和换工作地点。其他手段包括无薪长假、降职、提高业绩指标、取消班车和试用期解除合同等。有关人力资源专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第一拨裁员高峰发生在2008年底。
2173位被裁人员参加调查,其中广东人群最多,其次为上海和北京。遭受裁员的人群中,拥有3年至7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占46%,39%的员工工作经验不足3年,四成员工认为自己被变相裁员,21%的人被迫主动辞职。被裁人员中,还有57人工作时间超过15年。
专家分析认为,工作3年至7年的员工通常在企业担任专业技术人员和初级经理,执行职责多于管理职责,在企业中所占比例在25%左右,但多数不在企业的关键员工名单中。工作3年的员工收入一般是工作仅1年员工的1.5倍,工作7年的员工收入是工作1年员工的3倍。因此,在成本控制偏紧的状况下,性价比低、可被替代的人员容易出局。
专家分析另一个原因是,在一家企业连续工作十年以上或者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员工可以要求与企业订立非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企业来说,非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被裁减、调整和安置的难度和成本更大。因此,拥有3年至7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就成为“软裁员”的敏感人群。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