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ave两位核心人员:Lars和Yens是兄弟,来自丹麦,他们于2003年创建了Where2,2004年被Google收购后演变为Google Maps。Stephanie以前是Google Maps小组的产品经理。
Waves的核心概念,用Lars的话说是Jens首先提出要找到一个代替email的方法。Email是非同步的对话,IM(即时通讯)则是同步的,而Wave则二者兼而有之。
Yahoo曾经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它们将IM直接整合到网页邮件界面里,Google在Gmail里也整合进了Gtalk。但IM和邮件依然是两个完全不搭界的产品。所以Google Wave来了!
开发小组谈到开源和作为协议运行的问题,他们想使任何第三方都可以建立自己的Wave系统,完全与Google Wave交互。不同于twitter,Google Wave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开放的产品,如果它能获得成功那么肯定依赖于你不需要将数据存放在Google的服务器上,第三方完全可以自由的设置自家如何使 用Wave来工作。
以下就是媒体对Google Wave开发人员的超级访问:
MA:我是Mike Arrington,我们面前的是Lars Rasmussen、Stephanie Hannon和Jens Rasmussen。你们俩是兄弟的说?
Lars:没错的说。
MA:现在大家都看过了Google Wave的演示,开发者已经可以再Google I/O大会上亲身体验了,那么我想谈谈你们的核心目标。当你们想到这个点子的时候,为什么你们要这么做?你们认为你们达到当初的目标了吗?下一步如何发展?
SH:我只是想说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喜欢我们的演示。
MA:我想,说人们看到演示都都震惊了毫不过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LR:我想回答你的问题但这是他的主意(指Jens)。
JR:现在的工作方式不错嘛。
LR:实际上我们(Lars和Jens)在2004年有了这个想法,当时我们刚进Google。我们为Google Maps做了映射的初期模型,之后Jens和我就开始讨论Maps之后做点啥,Jens想到了这个主义并最后变为现在的Google Wave。
它对email很不满,不过毕竟它很流行而且人们用了很长时间了,实际上它比互联网出现的还早。我们讨论如何体现出mail的重点并包装上现在流行的电脑和网络工作方式。我们在之后的4年里逐渐改进,最终见证了最佳的通讯手段。
他建议把这个东西叫做“hosted conversations”(现在改叫Wave了),他列出了相对现在的系统的无数个优势,你可以在同一个工具里同时获得email形式的对话和IM形式的对话,在演示里你都看到了。
MA:同步和异步通讯都整合到同一个“stream”里。
LR:没错。同步和异步在同一个对话里存在。你可以回退或快进,取决于人们是否在线。这是吸引我的地方。我们近几年里不仅在做这个工程,我们还有充 足的时间去跟全世界的工程师继续创建Google Maps。到2007年我们重新拾起该项目,开始在悉尼用4-5个开发工程师来做原型。一点一点的,得到了现在的Google Wave。(指向Jens)所有这一切都基于他当初的设想。
MA:(面对Jens)你同意吗?
JR:当然当然,哈哈
MA:那么你们实际从2007年才开始有4-5个人做编码的,现在整个团队有多大了?
LR:大概50人吧。
MA:50个工程师?
LR:是50个工程师。几乎是悉尼所有的工程师了。
SH:我也在悉尼,所有人都过来悉尼做这个事。
MA:Wave最厉害的一点事你们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新的网页服务来看待,你们同样做了开源。特别是从开始就作为协议存在。你们可以谈谈你们对于发布Wave协议的计划吗?
LR:我来说。我们从开始就是这么想的,我们想建立一个如你所说的新的通讯方式,但我们想它必须是开源的,就像email一样。我们也想让你有自由 选择自己的Wave提供商而不管你的提供商是谁你们互相都可以交流。你可以用你的Wave账号与任何人对话,所以我们发布了Wave协议,或者说是协议的 草案(还在开发中),我们计划开源我们自己的代码。
我们想开源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代码实际上也是协议的一部分。创建一个Wave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花了两年半才建立起一套系统,如果你 使用我们的系统那做起来会快很多。从我们的代码开始做起。我们希望Wave有美好的未来,可以有多家Wave提供商,有些也许会是跟我们一样基于云的,不 管你是用Google的账号还是竞争对手的都可以。而且我们计划协助企业或学校提供他们自己的Wave服务。
MA:那么企业就会因为这些原因而加入进来喽?
LR:没错。这个是未来协议的重要部分,要有很多企业运行Wave服务,数据都在他们的掌握中。而且实际上如果你仔细看了演示,我们将会在Wave 有很大的群众基础之后提供私人回复。如果你们俩是同一个公司的同事都运行你们的Wave服务,你可以从一开始就做私密的Wave,而且这些私密的Wave 永远不会离开你们公司的网络。
SH:所以我们很高兴看到这样的事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Wave,他们可以选择Wave的提供商和Wave服务器的位置。
MA:Jens也谈到过你们内部已经用Wave工作了几个月了,后来还找了上千Google员工试用。粘性如何?多少人用了之后就离不开了?你们肯定很在意这个数字吧。
JR:非常非常之好!
MA:非常之好?
SH:是地,非常之好。
JR:你可以在文章里引用我说的这句话。
LR:当我们为同事建立起账户让他们帮我们测试时,他们非常宽容,即便他们当时的感觉就是在充满鲨鱼的海里游泳或是在大火里漫步。人们不喜欢太冒险的事情,我想我们让大概3000人体验过在大火里漫步的感觉了。
MA:他们很愿意体验?
LR:当然。
MA:但是人们不喜欢太多通讯形式的?
LR:恩……我们只是让他们测试,体验,我们好知道他们的满意度有多高。总体大概有50个Wave用户,之后是2000个用户,所有人都很乐于跟我们沟通,我们很高兴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瞬间就有了大量的Wave波,我们可以从里面学到不少。
SH:这个产品的核心是“实时性”。你可以随时看到用户在做什么。Wave波的对话经常弹出来,你可以从大量的对话中知道怎么着是最实用的人们都是怎么用的。Google员工都很热情我们这几个月从他们那里学到不少,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改进功能和实用性。
MA:你说过早期你们把它定义为twitter杀手?啊哈?
LR:我不记得说过这个……
MA:哦那是别人说过?
SH:我认为我没说过……
MA:恩那可能不是你们,可能是别人吧。
LR:我记得我完全不是这么说的。你还记得我们的视频吗?Wave可以整合twitter进来的呀,你还可以安装Wave扩展使你可以读取你所有 followers的tweets到Wave里,你还可以将tweets回复到Twittersphere里,我估计这可以大大改进twitter。
SH:我们很高兴看到twitter也是开放的,而且从一开始就提供API。
MA:你是在把twitter弄死之前先恭维一下他们吗?哈哈,啊哦,在坐的这几位看起来都不是很开心的说了。
VG:Michael,Michael,Michael……(Michael是twitter创始人的名字,听口气好像是学Steve Ballmer的那种腔调……)
MA:咱们能谈谈Chrome吗?
VG:随意。
MA:时间到了……感谢你们百忙之中还接受采访,祝贺你们!再次感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