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面试过一些开发人员,发现他们不少人的想法是以后成为一个经理,即使现在申请的是开发者的职位。而网络,报刊上也不乏这样的言辞,软件开发者,超过三十岁,如果升不了官,就应该转行了。我想,每个人都会针对现实,而选择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路线。所以,如果有那么多的技术人员把成为管理人员作为职业规划的目标,一定是有着现实上的原因,很多就是公司体制上的原因。我的一个朋友在从开发者升为经理后,私下里说,公司里虽然总是宣传如何重视技术,如何重视技术人员,但在薪水,升职,福利方面,根本看不到这一点,公司里员工的共识就是只有当上经理,才有出路。
大家可能早听说过很多公司都有两套晋升路线,一个喜欢技术的人可以一直做技术做到退休,而福利,地位方面并没有什么损失。我把自己了解到的一些信息,与大家分享一下。仅代表个人观点。两条晋升路线,一条是“People Managment”,另外一条是“Individual Contributor”。而“Individual Contributor”包括的范围很广,既有研发工程师,售前售后工程师,也有销售人员,客服,也包括项目经理(项目经理,Tech lead仍然属于Indibvidual Contributor). 我这里只是谈谈研发工程师的职业路线。
通常刚毕业的人进入公司,是从MTS 1开始做起,当然也有例外,有从MTS 2做起的,按照平均三年升一级的晋升速度,大约在工作九年后,就要面临一个职业路线选择的问题,是继续做“Individual Contributor”, 还是转向“People Managment”。发现很多同行困惑也都发现在这个年龄阶段,我也一样困惑,不然就不会去研究公司的HR网站了。:-)
选择什么样的路线,最关键的还是要问自己,对什么最感兴趣?这些别人都帮不到。当然还有机会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不是最大的障碍,机会也是人创造出来的。
好吧,假设已经决定“Individual Contributor”一条路走到底了,那么按部就班的,就是沿着Staff Engineer –> Senior Staff Engineer –> Distinguished Engineer (DE), Principal Engineer (PE) –> Fellow 这么个顺序来了。 而薪水,福利等,和对应级别的“People Managment” 是一样的。
下表两条晋升路线的对应表,左边是“People Managment”的晋升路线表,右边是“Individual Contributor”的晋升路线表。
People Managment | Individual Contributor (Professional) |
Member Technical Staff 1,2,3,4 (MTS 1, 2, 3, 4) | |
Engineering Manager 1 | Staff Engineer |
Engineering Manager 2 | Senior Staff Engineer |
Director (1,2,3) | Distinguished Engineer (1,2,3) ,Principal Engineer(1, 2, 3) |
Vice President (1,2) | Fellow (1,2) |
中国的情况特别地方在于,我们的IT历史太短,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低。以Sun中国工程院来说,2007年底的时候,才出现了第一个本土的Staff Engineer,Colin Zou。他博士毕业后进入公司,用了七年的时间升到Staff Engineer, 速度已经算很快的了。当时的工程院长王星耀还特地发信祝贺。
一些工程师在Staff Engineer的位置上能呆10年,最后可能就以Senior Staff Engineer的Title退休了,奔往DE, PE的路很艰难,而Fellow更是万里选一的大PK。
注:这里介绍的职业体系在公司里历史悠久,但最近有一些变动,以后有机会去弄明白新体系后,我会再做更新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