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com快译】3月13日,欧洲粒子物理研究室(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Cern)隆重庆祝了万维网的20岁生日。20年前的今天,可能没有人会想到它的诞生会引发如此巨大的技术革命。
虽然网络(Web)和互联网(Internet)这两个词如今已经快被人们混为一谈了,我们***还是来给它们做个区分,网络(Web)从50年代以来,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了。而互联网(Internet)是指一系列相互联接的物理网络,数据以包的形式在其中传输,如今主要使用TCP/IP传输协议,从一个连接到另一个系统。
而万维网(Worldwide Web)有所不同,它更像是一个集合了无数内容服务器的网络,允许信息以特定格式的文件形式共享,通过互联网相互联接。
1989年3月,欧洲粒子物理研究室的研究员Tim Berners-Lee提交了一份革命性的信息共享系统的报告,他的本意只是想建立一个更有效的文件管理系统,供Cern内部使用,他万万不会想到万维网会如此快的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现在全球几乎有四分之一的人都在使用万维网查看和发布各种类型的信息,以及作为通信、交易、约会、学习娱乐、文件交换、软件发布和各种活动的平台。
20年后的今天,我们对万维网的依赖程度已经如此之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万一万维网突然中断,我们的世界也将随着崩溃停止。
Cern选择了周五作为万维网20周年的庆典,20年前的3月13日,Tim Berners-Lee***提出了“全面互联信息系统”,在后来几年内,它发展成为现在的万维网。它的最初目的是作为信息管理的改进手段,在Cern内部使用,为数千人的大型实验室等机构提供通信需要和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共享。
从超文本概念到HTML规范
Berners-Lee提出了明确实际的系统要求。其中一个是可以让安装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进行远程访问。
当时的操作系统包括VM/CMS、Macintosh、VAX/VMS和Unix。没有考虑MS-DOS或Windows,当时还没有Windows。尽管这两个系统后来可能比其他系统更有力的推动了网络的发展。Berners-Lee意识到在浏览信息时人机界面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他后来承认说在当时设计系统时已经想到了超文本的问题。
超文本最初是在1963年由Ted Nelson提出的,到八十年代,已经出现了不少使用超文本技术的软件应用,Berners-Lee早在1980年就已经开始尝试使用超文本。1990年,他改进了1989年的原始建议,并在另一个Cern员工Robert Cailliau的帮助下共同开发出一种基于超文本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其命名为万维网。
该系统的基础是早期形式的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或称为HTML标签,它本身就是标准广义标记语言(SGML)的衍生。HTML一开始没有正式的规范,直到1993年,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为它制定了规范,而Berners-Lee和Cailliau的许多原始内容仍然保留在其中。
1991年,早期的WWW系统通过Cern程序库向科研和学术机构的开发者公布。这包括一个简单的HTML网页浏览器、网络服务器软件和开发库,帮助程序开发者构建自己的软件。Cern的消息称,1991年12月,美国***个网络服务器在加州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正式上线。
15年飞速发展成最重要的技术革命
1993年,开发工具包开始对公众发布,从此网络的普及真正开始起飞。在同一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发布了现代网络浏览器的前身,***版的Mosaic(后来的Netscape Navigator),它基于X Window系统,***提供了基于窗口的互动。
接下来迅速扩大的是网络服务器的数量,使用网络浏览器来访问这些系统的人也越来越多。1993年底估计有250台网络服务器上线,到1994年底这个数字上升至2500台。到1995年,据估计每天有多达700台新的网络服务器出现,到95年底大约有7.35万台服务器连接到网络。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近发布的报告,在67亿世界人口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使用互联网,相对于2002年的11%,互联网的用户增加了一倍以上。而据51CTO.com资料显示,2012年全球网民总数量将超过19亿户 ,将近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据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已达到2.98亿,居全球首位。
Berners-Lee和Cailliau二位肯定无法想象,在这20年间,他们的发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项最重要的技术革命。
HTTP:搭建网络的积木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万维网使用的网络协议。当用户点击网页链接时,HTTP客户端浏览器打开一个端口连接,然后与内容/网络服务器进行谈判,传输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等文件。
传输内容到达时,浏览器的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引擎将开始翻译页面,将HTML代码解读为设计好的网页文件页面。
1991年底,Berners-Lee在一份题为“HTML标签”的文件中***描述了HTML初步设计的22个标签,直到现在,HTML语法几乎没有变化,当初的22个标签中有许多今天仍在使用。
【编辑推荐】
【51CTO.com译稿,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译者和出处为51CTO.com】
原文:Worldwide web turns 20 作者:Martin Court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