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科技博客GigaOM今天刊登分析文章称,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开放与封闭之间的竞争毫无悬念——开放的平台总会获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具体到移动领域,情况却并非如此。开放的谷歌Android与封闭的苹果iPhone之间的竞争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Android并不见得会像很多人所期望的那样轻而易举的取得这场竞争的***胜利。
开放还是死亡
自从美国黑客、自由软件启蒙运动倡导者埃里克-雷蒙德(Eric Raymond)发表了那篇题为《大教堂与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的文章后,“开放还是死亡”就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中。如果你不“开放”(例如,开源或开放API),就无法获得成功,而且将逐渐被人摒弃。尽管这一论述言之凿凿,但事实上,这并非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涉及到移动领域时,更是如此。
谷歌和苹果就是一对很好的例子。尽管两家公司都掌握着旺盛的生态系统,而且在移动领域也都有很强的获利潜力,但是这两家有着巨大产品差异的公司对待开放的策略却迥然不同。苹果更加“封闭”,它将硬件、软件和服务进行了整合。而谷歌则较为开放,在对待系统和服务时,它采取的策略较为“松散”。这两家公司的移动产品都颇具突破性,而且也都吸引了大批追随者。那么究竟谁的方法更好呢?
iPhone VS. Android
苹果的用户体验一向以来都为人津津乐道。它所提供的产品表现出优异的协同作用,而且不同的产品之间也实现了无缝结合。不过,苹果偶尔也会恃强凌弱,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为用户提供哪些附加价值,以及屏蔽哪些服务。
而谷歌所提供的产品门类则要广泛得多,不仅如此,它也更为开放,而且还借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例如,谷歌允许第三方网站对谷歌地图服务进行优化,从而吸引到了大批第三方用户。然而,批评人士认为,谷歌的产品不具启发意义,而且从生命周期的观点来看,不够专注。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把苹果iPhone与谷歌Android平台进行一下对比。
苹果iPhone为用户提供桌面、手机、网络和媒体等功能,而且将硬件、软件和服务进行了整合,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优异的体验,还借机发展了iTunes和“应用商店(App Store)”等新兴市场,并成功吸引了2万个应用程序以及5亿次的下载量。反对者则认为,苹果的方法太过封闭,因此注定要失败。
谷歌Android则采取了开源模式,它不仅没有与特定的硬件和服务提供商相整合,而且也不像苹果和RIM那样开发一个独立的手机品牌。
美中不足
力挺Android的人认为,Android与iPhone的对决就好比当年微软与苹果在PC领域的战争一样。他们认为,苹果这样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采取封闭策略的公司只能风光一时,而谷歌这样凭借一款软件与多家OEM厂商合作并“遍地开花”的的企业才是真正的王者。在他们看来,这场手机大战的最终结局一定是以谷歌的胜利告终,届时,谷歌将把手机、PC和网络完全整合起来。
然而,美中不足的,为了让设备制造商可以利用Android操作系统做 “任何事情”,从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谷歌要么就要背负沉重的负担来支持“任何事情”,要么就要对部分功能进行限制。
当然,加以限制会降低Android的开放性,从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力。这是所有开源平台都会面临的问题,但是作为一款嵌入式的操作系统,Andriod在移动领域所碰到的问题只会被放大。这是因为性能、可靠性和用户体验对于移动设备而言都至关重要,因此,“整合”就成为开源系统的关键所在。
胜负未定
事实上,开源只是一种属性,而并非结果,然而用户真正需要的是结果。用户希望获得整套的解决方案并且希望自己的工作具备足够的可预测性。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在乎产品的工作原理。iPhone和Android这两大家族已经获得了消费者、开发人员和服务提供商的青睐,它们需要与硬件、软件和服务提供商进行更深层次的整合。
这并不是说这场竞争不会有结果,但是,我们却从中得到了启发,那就是谷歌未必是最终的赢家,而“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对决也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么毫无悬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