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发牌至今,虽然各家运营商的大力宣传使用户对其手机的功能及服务有所认知,但就目前情况来看,3G终端普及率还是处于较低水平,过半用户对换机仍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在用户大多“作壁上观”的情况下,运营商们依旧积极运作,在“立足”3G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思路,同时转变对无线城市一贯的“排斥”态度,将其与3G的发展相互融合,以期借助二者之“合力”突破3G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3G“开锣”,用户“作壁上观”
与发牌时的“甚嚣尘上”相比,如今的3G舞台的确是冷清不少。按理来说,大锣敲打过后该是“好戏”连台,然而多数用户仿佛并不买账,既无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也无压着台面的一声叫好。
《北京晨报》联合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已拥有3G手机的用户占比仅为8.5%,过半用户对3G手机仍持观望态度,暂无购买打算。同时有32.5%的用户表示,短期(3个月之内)不会购买3G手机。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情况下,用户对3G的态度还是以“作壁上观”为主。
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 牌照后,多数媒体表示,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3G时代。然而,只有当10%以上的通信用户都开始使用3G后,才可以说3G真正推广的时代到了。因此,较之于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还仅仅只是站在了3G的门槛上,真正的“登堂入室”还需“再坚持一下”的努力。
3G开拔,无线城市“排兵布局”
CNNIC报告称,截至2007年底,我国宽带上网人数为1.63亿。在此情况下,一旦3G网络就位,更多用户将可通过手机直接进入宽带互联网。并且,3G的到来,将极大地增强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行业信息化的能力,从而加速移动行业应用普及和渗透的步伐。从这一点来看,作为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无线城市与3G可谓是不谋而合。
从另一角度来说,“无线城市”作为现代都市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其当下的任务并非盈利,而是拉动内需、促进信息化、创新经济发展新模式、促进和带动3G的发展。最终借助高速宽带无线技术对全市所有行政区域的“大面积”覆盖,向用户提供在不同地点获取信息的服务。与此同时,用户能否真正融入运营商们构建的“无线城市”同样至关重要。当然,从目前形势来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移动第一大国,其中的用户基础,包括潜在的用户增长都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归根结底,这些用户基础都将为“无线城市“的发展提供稳定保障。
毫无疑问,无线宽带是TD今后发展的重点。据悉,目前TD已经可以实现支持语音、可视电话等45种多样化业务,初步具备了高速数据支撑能力。而早在2008年8月底,厦门就建成了中国内地首个基于TD/HSDPA网络的“无线城市”。此举也可以说是3G借“无线城市”发展的最佳例证。
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检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3G发展的同时进行无线城市建设,二者不仅不矛盾,相反还是珠联璧合之举。
付出还需回报
3G发牌前夕,中金公司曾预计,三大运营商2009年网络建设的投资将达到1350-1650亿元,加上三张3G网络投入的补贴,今年3G相关投资将在1730-2030亿元左右。另外,《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称,工信部2009-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提振规划日前已经成型。据有关人士透露,该规划已提交国家发改委,并获得初步认可。
启动3G是一项系统工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市场和业务三方因素,因此,注入巨额资金用以投资技术研发和完善业务自然无可厚非。当然,在“不遗余力”地投入资金的同时,其所面临的资本回收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正如《中国青年报》所说,目前我国的无线城市正处于“蹒跚起步”阶段。中电华通首席科学家谢麟振则表示,每年高达2亿元的宽带租用成本也是如“中电”之类的二级运营商身上沉重的负担。因此不妨说,3G借“无线城市”探路虽是科学之举,但一个同样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利用资金、合理“持家”,才能避免巨额投入成为3G发展中缴出的昂贵“学费”?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