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辞职
今天上午于人事在线提交了辞职申请,顺便也给办事处经理和科长发了个邮件,辞职原因写得非常简单。
本来准备了一份慷慨激昂的辞职报告,就差没抄上“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了,很是爽了一把。可转念一想,任性而为,虽然痛快,后果却堪忧,年终奖、违约金、工资浮动还操纵在别人手上,得罪老总没任何好处。那么就忍气吞声这最后一次吧。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本来也是,这年头,自己总以为是人才难得,别人却把你当成多余的人。以人生最宝贵三年的青春年华换取大概十五万的人民币,不知道是我赚了呢?还是公司赚了呢?
在冷冰冰的合同上看来是你情我愿的,但其中的血泪谁又能明白呢?
所有人都说,你家就在广州,这么高的工资,为什么要辞职呢?
是啊,我是广州人,家也在广州,这么高的工资在广州也不好找,但我还这么坚决的要求辞职,是不是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呢?
简单的说,我现在做的工作,半年前一直是两个人来做的,在我辞职后,安排的是两个人来接替。即使这样,我也没有出过任何差错的,但考核结果仅仅是没有被直接淘汰。
这就是全部原因了,其中的辛酸苦楚,一言难尽,也不想多提了。
顶着压力,终于做出了这个决定,心里放松了下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等着审批、交接,大概一个月时间后彻底解脱。
对于将来,并没有做出深谋远虑的安排,无非背井离乡杀向深圳,开始迎接新的挑战。
并没有事先联系和其他公司,我习惯完全失业后再去找工作,这种不合时宜的性格大概也是我难以在社会生存的根本吧。
提交辞职申请后,一天无事。
1.2.沟通
辞职对领导来说总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吧。
虽然没有言辞激烈的抗议,但工作了这么多年,最后只以冷冰冰的两句话作为辞职理由,任谁也知道蕴含其中的深深不满情绪。
接下来会看到什么样的反应呢,大概谁也无法预料。在这个大家都玩心机的办公室,我知道,好戏开始了。
果然,刚上班就收到科长的一封邮件,表示前段工作确实很忙,然后发表感慨,什么看了《中兴报》云云,最后祝我在新的工作岗位中找到激情、找到快乐之类。
嗯,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赶紧删掉。
这样的邮件实在够虚伪的,可悲的是还虚伪得非常拙劣,就像暴发户非要装斯文,卖弄学识,把本来一件出头露脸的事情愣是做成了丢人现眼,又是何苦来哉?
接着就是经理找我谈话了。
相对来说,经理还是客气一点,或者说更会做人一点?
经理首先表示了挽留的意思,他说,现在就是招一个人也要几个月还能上手,何况我又没出过错,为什么不留我呢?所以希望我还考虑考虑。
至少这是意料之中的话了。
接着经理又问我对办事处有什么看法,他笑着说:你反正就要走了,也无所谓了,我平时听到的真话太少,现在倒想听听。
我犹豫了一下,其实这个世道任何时候都不是说真话的时候,但我向来心直口快,也顾不得这么多。当即就说:办事处提拔的科长太多,两三个人一个科,个个都是老总,真正做事的不多,工作也不好开展,诸如此类。
总的来说,在一片和谐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会谈。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甚至不顾没发年终奖就提辞职,早已经是破釜沉舟,下定决心了,岂会因为区区几句话就改变主意?而办事处的现状,更是利益交织,错综复杂,不是几句真话就能解决问题的。看来我还是幼稚了。
不管怎么说,在场面上的、必要的沟通流程已经走完了。
1.3.交易
带着如沐春风的微笑,综合科长和我进行了离职前的面谈。
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只是例行公事。
然而,我简直有些崇拜这位科长了,对她来说,我明明只是一个要处理的麻烦,为什么能够还这么和蔼可亲呢?
意料中的私下交易开始了。
“你可以选择辞职,或者辞退。区别是辞退可以拿到大概四个月的基本工资,辞职拿不到钱,但以后还有进公司的可能性。当然,对办事处来说,辞退和辞职没有任何影响。”
她老练的介绍着,大概经常做这种事情了。
既然决定要走,自然不会考虑再进公司,当然是有现金得的好。——我还有选择吗?
她递给我一张空白的离职面谈书,要我在上面签字。于是,我不知道这张纸上会写任何内容,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交易达成。
我的辞职被驳回,与此同时,迅速以辞退实现了离职。
我是辞退还是辞职,对办事处没有影响,但对经理还是有影响吧?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拿出几千块钱来塞我嘴的真正原因吧。
于是,我想起牛虻在狱中的时候,红衣主教怜悯的对牛虻说:我绝不同意让你不经过公开审判就遭到判决。
然后,红衣主教痛苦的说:可是我知道,一旦对你进行公开审判,你的同伙就会安排劫狱,然而我们的人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全盘计划,他们会被毫不犹豫地枪杀的。如果我同意私下对你进行判决,就可以避免这个悲剧的发生。
现在,我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你。
面对主教慷慨、伟大的仁慈,牛虻冷笑着:我亲爱的主教,你这不是逼我在自己的死亡判决书上签字吗?
尽管同意私下操作,尽管我没打算再进中兴通讯,但我绝不承认“离职面谈书”的一切谎言,也绝不承认我是被辞退的,同时强烈鄙视这种卑鄙、无耻、混蛋、扣着该给员工的钱威胁员工往自己身上泼粪的手段。 #p#
.同僚群像
2.1.搭档L
首先介绍的是我的搭档,帅哥,中兴资深员工,消息灵通、交游广泛、能言善辩,据说有别的部门盛情邀请他当科长,但办事处离开他就无法运作,所以领导坚决不同意放人,于是他就这么一直委屈的留了下来。
说搭档,其实是委屈了我这位同事。
基本上,他负责施展嘴上功夫,我负责具体实施,也就是跟在后面擦屁股。我所有的功劳苦劳都是为他增添光彩,我所有的过错失误都和他完全无关。
基本上,他对技术不太感兴趣,也不屑于琐碎的日常工作。虽然我从来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但毋庸置疑,他比任何人都要忙碌。
这不,下周他就要去培训了。这是我们搭档以来他的第三次,我一次没有。
因为我要离职了,而我们共同负责的项目还一堆破事了不得难,我有些疑惑。大概是辞职的兴奋让我一时间昏了头,我竟然非常不知趣向他问道:“你去培训,那这么多工作怎么办?”
他正视着我,气宇轩昂地对我说:“我不去怎么办?以后我们市场投资还要不要?突破奖还要不要?技术处的支持还要不要?”
我想就差没说他不去地球就会不转了。
可想而知,听到他的话后,我是怎样的心虚,顿时面红耳赤,感觉羞愧万分,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就好。
我这种无知的问题,他就像早就准备好了怎么回答一样,说得那么铿锵、有力,正气凛然,真是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那刹那,恍惚间,我隐隐约约觉得胡锦涛出访美国也没有他这次去培训的意义重大了。
顺便说一句,中兴公司的培训无非是公费旅游,想要学到什么东西那是不用指望的,更别说内部攻关了,这点所有参加培训过的人都心里有数。
这三年来,我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勉强还算见多识广,没想到还是被唬住了。
或许,这就是两年内他的两个搭档——我和我的前任——都辞职的原因了。
于是在心中,我已经为他的第三任搭档默哀了。
2.2.同事C
接下来粉墨登场的是商务科的中流砥柱,办事处的知名人物,中兴通讯的未来之星。
他,年轻有为,乐于助人(在表现自己、教训他人的同时制造更多麻烦),大嗓门,权力欲望强烈,拥有难以想象的自信,在领导面前侃侃而谈,天上的事知道一半,地上的事全知道。
习惯性的教育他人怎么工作,怎么对客户说话,而从来不自己出面,经常把“绝对、肯定”挂在嘴上,诸如此类就是他的特长了。
把只要五分钟沉默工作可以解决的问题闹得沸沸扬扬全世界都知道,然后花费一周时间来搞定。这就是我最不如他的地方了。
因为我的缺心眼,在工作中表现出过高的效率,即使做着两个人的工作,我还悠哉闲哉的,难怪领导认为我的工作量不足了。
但奇怪的是,他们居然也知道毫不犹豫的要用两个人来取代我。
某位同事的电脑出了问题,向他紧急求助。
“这个是中了病毒,要重装系统。”在摆弄了十几分钟后,他得出肯定的结论。
我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了,走了过去,30秒钟之后,电脑恢复了正常。
今天还发生了一起小小的冲突。
有一件简单的工作,他懒,推给了我,我懒,直接拒绝了。
于是他发邮件说:
“我现在没有时间,经理交代我的事情还没有做呢。”
嗯,没时间做,不能苛求他,把经理还抬出来了,我更无语了。
如果今天下午他能在上班时间准时到办公室,我想这件事他是有时间做完的,但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晚到了半个多小时。
我了解午休很重要。在真实历史上,因为一位元帅要午休,禁止一切打扰,于是失掉了一场战争,并且灭亡了自己的国家。
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的中流抵抗从容高卧,“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另外我大致查了一下,一个月前他告诉所有人要出的表格现在也没出来,一个星期前他通知大家要出的统计现在也没看到。
他不断的告诉人家他做了多少工作,要做多少工作,然而,也仅此而已。
所以,我也了解他确实很忙了。
诸如此类的事件每天都在办公室上演着,实在是平常又平常。
因为有了我的搭档和未来之星,领导者太多,商务科如此喧哗,以至于容不下一张沉默的椅子。
2.3.科长G
我听说,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然而这句话用在我所在商务科,却不合适。
前文提到了我在辞职时候科长的献丑,但他表现出来这种印象并不是其真正人格。
科长是从长期技术科员岗位提拔上来的,至今也没有摆脱对技术的热爱。当你问他问题时,只要是他懂,他一定会跟你解释清楚,即使他不太了解,他也会跟用服沟通后给你答复。
在技术方面,他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且非常负责任。
可惜的是,这些并不是作为科长的必要素质。
我们科长是个好好先生,当你跟他说话时,无论是什么问题,你还没开始说完话,他就已经说“好”、“行”、“对”了,一般来说,他倾向于接受任何跟他讨论人的意见,仿佛没什么主见。
这种奇怪的态度并不是因为虚伪造成的,而是无能。
这一年多来,商务科毫无建设,仅仅是按照以往的惯性在运作,于是造成了商务科混乱、无序、务虚的现状。
好好先生本身不坏,他们心地善良,对世界是无害的。但他们不适和支配权力,这样的人握有权力,很容易被人左右,被人利用,于是他们无心却实际做出坏事来。
所谓权力,必须要由相应能力和器量的人拥有,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有些人天生是称职的下属,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反而无所事事。只可惜当事人不甘心永远当下位者,而期待者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看走眼。毕竟这还是个“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世道,于是总能坚持下来。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功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的。
科长的白发越来越多了,皱纹越来深了,背越来越弯了,脸上的微笑越来越甜了,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迫不得已的事,学着永远也学不会的语气,模仿着永远也模仿不像的态度。#p#
3.1.初入中兴
现在回想起来,在中兴的三年宛如一场梦幻。
2003年,刚刚过完年,看到报纸上有中兴通讯二营XX处的招聘广告,便在一个风雪交加的上午去报了名。
接下来是过五关斩六将似的面试,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好像赵子龙一般在XX处杀了个七进七出,最后终于接到了上班的通知,当时心中颇为高兴的我,绝没有预料到即将来到的坎坷经历。
上班后首先面对的是欺生,工作不熟悉,人员不熟悉,什么都不懂。但我咬牙挺了下来,却还是不小心得罪了经理身边的红人,于是七个月都在试用期,还被发配到售后部门。
从来没有做过售后的我又咬牙挺了过来,也积累了一年多的售后经验。
2004年底,因为一个机缘,我再次调回了商务科。本以为是守得云开见太阳,谁知好景不长,残酷的考验即将接踵而来。
再次回到的商务科,已经物是人非。昔日团结和谐的气氛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殆尽,所剩下的只有各自为阵,为表现自己,同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弄得办事处乌烟瘴气。
而我几个玩得好的朋友都被淘汰或远走他国。
对于我来说,上班混口饭吃,我不求升官发财,只希望做好自己的工作拿到应得的工资就够了。我不参加办事处那些无聊的聚餐,也不迎合同事卖弄的吹嘘。仿佛商务科的另类。但工作上,绝不会留给任何人指责我的任何借口,我以为这样就能继续混下去了。
然而,还是我的想法幼稚了。
2005年底,因为经理和科长的重视,我被认为可以随便兼容商务科的好几个岗位,而其他同事却只能单独做其中的一个岗位。如果这是看得起我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考核却令我迷惑不解。即使我兼任了两个岗位的工作,也没有出过错,考评结果仅优于淘汰。
然后是反复的沟通,除了让领导觉得我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之外,没有任何结果。
于是,我不得不下定了决心。
3.2.合理化建议
办事处有过一项规定,要求每个月提一个合理化建议,并且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每个月的这两分考核分,我是从来不要的。
强迫提合理化建议,大概类似文革时期,强迫某部门抓出多少比例的“阶级敌人”一样可笑和可悲。
本来合理化建议是一个非常好的流程,有人提出,就有人处理,然后直到所有人都满意为止。
然而事实上呢?
在刚进入中兴通讯的时候,我就提了一个合理化建议。
在商务科,接触到相当多的文档,有技术方面的,有商务方面的,不同的产品由不同的人来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编辑习惯,导致各种文档的风格各异。
譬如我们要投标,需要十几份文档,而我收到的这十几份不同格式文档,非常头痛,我常常不得不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重新编辑这些文档,让其风格统一,这样客户看上去非常舒服,而不是觉得我们在敷衍他们。
于是我想,如果所有人都使用相同的模板,则不论多少人编辑多少份文档,仍像一个人做的一样。
为此,我还自己编辑了一个模板,如果整个公司能统一使用,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对公司的形象也是有益的。
这么一个简单而且实用的想法,我认为应该很快就能推广开来,但是我错了。
这个合理化建议在网上走了一个多月的流程,在无数部门扯皮,推来推去。其原因并不是建议不合理,也不是不实用,而是该由哪个部门牵头,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执行,这些无法界定的情况下,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最终不了了之了。
从此,我对所谓的合理化建议失去了兴趣。
而第二次的合理化建议起源于我的工作。
因为官僚主义的作用,商务技术科需要向各种领导部门提交各种表格,这些表格内容虽然差不多,但又不尽相同,我们还不得不填,占用了大量时间精力。
我想,所有的表格都是基于同样的数据源,如果各个领导部门需要的表格都整合在一个EXCEL中,只要输入基本信息,通过链接就能把各种表格自动填好,这样能避免相当多的重复劳动,提高了效率,也可以避免不同人经手导致的犯错。
于是我又做了一个整合的表格,这次我没有在网上提交合理化建议,而是发给了计划部的质企中心和二营的技术处,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同。
质企中心表示这份表格整得不错,他们会和技术处商议。技术处没有任何反馈。
然而,这件事情还是再次不了了之了。
我始终不明白,这么一个简单而且实用的建议,为什么就是无法执行下去呢?是因为我的建议不是领导意志,还是因为根本不必在乎这些效率的提高和改善?
或者二营技术处更愿意组织让大家都抄袭的经常性考试,好做提高素质之类的表面文章吧。
像我曾考虑到的建议,或许也有不少员工想到过并且提出过吧,但最后的结果会让他们绝望,并且彻底失去创新的兴趣。
就像面对政府的服务和效率一样,我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不论中兴通讯现在是怎样的辉煌,也不论将来中兴通讯是否走向更加辉煌,但我知道,如果中兴通讯走到没落那一天的话,一定是从对创新之漠视,扼杀创新能力和兴趣开始的。
3.3.新来的大学生
在2003年下半年的时候,办事处到了四个新来的毕业生。
刚来的毕业生,大都一个样子,心中豪情万丈,做起事来却不免眼高手低,在遭遇到残酷现实的打击后,会逐渐面临人生的蜕变。
姑且用A、B、C、D来命名他们吧。
A,调入客户科。客户科是直接和客户打交道的部门,也是压力最大的部门。
A的科长科长脾气大,又以工作认真著称,早上八点,客户上班,他就上班,下午五点,客户下班,他才下班。A跟着这位科长,日子并不过好过。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A像是突然觉醒了过来一般,开始表现得能干起来,并且一跃成为“优秀”的客户经理。
B,开始调入客户科,无声无臭,接着被调入综合科,继续无声无臭。
最后调到了商务科,大概在中兴的波折使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于是迅速成长为前面我提到的“商务科的中流砥柱”。
C,入售后科。
售后的工作是寂寞的,同样,售后的环境也是复杂的。C从学校带出来的稚气似乎没有迅速摆脱,以至于在售后的第一年非常难过。工作不顺,受人欺负,与同学A、B相比有若天壤之别。第二年,或许C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并且圆滑、世故起来。
然而,大概是本性使然,C始终没有实现A、B那样的彻底蜕变,于是徘徊在辞职边缘。
D,入售后科。
D比C更加固执,甚至连C的尝试蜕变也没有做到,一直保持着难得的本色。
现在已经提交离职,大概比我晚半个月走吧。
有时候我想,我大概也是D这种人吧,而偏偏只有D这种人无法生存下来。但成为A、B那样的人,我是决不愿意的。
如果在一个不同的环境,A、B、C、D会不会成为另一种人呢?
或许人的本性才真正决定了他们的归属,环境只是一块试金石。
到底中兴需要什么人?中兴又培养出了什么人?
这个世界需要什么人?这个世界又培养出了什么人呢? #p#
4.企业文化
4.1.适者生存
其实说起来,我的同事们还是聪明的、敬业的、能干的、负责的,不过这是在领导的眼中。
大家都是打工仔,同样干活,同样辛苦,为什么会在领导眼中的区别这么大呢?
关键在于表达,并且是有技巧的表达。人类社会进化到如今的程度,已经有一整套成熟“做人”理论,吹牛、拍马不说,还有没开始干活就准备了推卸、嫁祸的理由借口,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什么企业文化下,就有什么样的人才,这世道,就是适者生存。
“对对对对对,你的地市发货保证第一,绝对优先……”
接下来。
他实际上什么都没做,放下电话,低声骂了一句,“这个某XX,真是烦!”然后若无其事继续打自己的游戏。我心中暗叹,这就是我不如他的本事啊。
“这个你确认没出错吗?”那傲慢无理的口气令人生厌。
新来的小伙子开始迟疑了,犹豫了,担心了。
他得意洋洋的继续说道:“你知道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然后便开始以领导的态度教训起来。
不过,只要在公开场合,在领导面前,那温柔如猫的谄媚,不留痕迹的恭维,和对待同事的态度简直判若两人,令你不得不佩服有加。
可是啊,对上面的人有多么卑躬屈膝,对下面的人就有多么嚣张跋扈。
这就是我们企业文化,这就是公司日渐兴旺的象征。
昔日大唐玄宗时期,科举取士,竟无一及第,李林甫恭贺皇上道:太平盛世,野无遗贤,果然博得君王大喜。于是以诗圣杜甫为首的一批才人都落第,确是堂堂盛世气象。
然而,盛世没维持多久,安禄山叛乱,唐玄宗甚至要靠杀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来平定军心,做人实在失败到家了。
当年******延安整风,用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六十年祭》做教材,所以打败国民党。可惜后来大跃进、浮夸风、文革时候没有人写《大唐盛世衰亡祭》,于是老毛死后,自己老婆沦为阶下囚。
历史的悲剧总是一幕一幕重演,还惊人的相似,可悲可叹啊。
4.2.表象本质
侯董在95年写了四句似通非通,还没有顺口溜押韵的话,随着这些年造神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终于将其煅造成为中兴通讯的所谓企业文化了。
而对我来说,企业文化一直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在宣传企业文化的时候,有一大堆的溢美之词来称赞,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不过这些只是企业文化的表象。只有当领导说你不符合企业文化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企业文化的实质,已经变成一把不用向任何人解释的尚方宝剑,即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还得谢主隆恩。
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则是运用之妙,存乎领导之心了。
说白了,企业文化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被幕后操纵的傀儡,是一切不能宣之于众、不能让其天日昭昭的理由、借口、莫须有的总和。
如果把中国比做一个大企业,那么孔老夫子、儒学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于是孔老夫子一方面被供起来吃冷猪肉,另一方面被拉出来说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表达他从来没有想要表达的意思。被强奸得无以复加。儒学就更不必说了,明清科举几百年,存天理,灭人欲,造就的大都是《儒林外史》笔下的腐儒,或是麻木不仁的亡国奴。只有那些体制外的不肖子,忍受着不公平的命运,才代表了真正的时代精神。
企业文化大抵就是这种无用的东西。不是不好,而是不合时宜,且被人利用。1995年时候的公司规模、市场情况、竞争对手、时代背景、技术水平,和2006年时候的大不一样,怎么可以套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呢?
这个世界如果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绝不是企业文化。
这些年中国追赶西方,精髓没学到手,形式却都掌握了,虽然实质上仍是自己的那一套。曾经洋务运动那是何等成绩斐然,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套理论还不是在一百年前的甲午海战惨败中被证实行不通了吗?
越是物资世界就越喜欢虚伪的掩饰,打着企业文化的招牌,今天学习西方经典营销书籍,明天搞洗脑培训,也不管书是不是被证明为伪书,更不管那些断章取义的无知培训是不是有现实指导意义。总之,钱花了,利益获得了,有吹牛的资本了,又可以杀人不见血了,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全部意义。
目前企业文化这种东西,就如曾经盛极一时的口号、宣扬一样,在其倡导者的尸体尚未消逝之前,就已经彻底消失于这个世界了。
话又说回来,像企业文化的这种玩意儿,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是从来不会缺乏市场的。
4.3.周末例会
周末例会,我终于可以堂堂正正的不参加了。
一直搞不懂周末开会是什么破规矩,偏偏要占用大家的休息时间。如果开会真的有利于工作,那倒也罢了。可这种例会,基本没有和自己工作有关的内容,我们就像是被叫过来陪太子读书一样,除了消耗生命没有任何意义。
开会往往比平时上班更累,平时上班,即使再辛苦,也可以休息放松一下,上上网,伸伸懒腰喝口水,四处溜达一圈,而开会呢,坐在那儿几个小时一动不动,还不能打哈欠,尽管不关自己的事,但还是要专心听,因为据说是为了活跃气氛,老总经常要提几个会上刚说的问题。
例会就像一个舞台,在我等微不足道的观众来说,无异于活受罪。
像我这种人,工作是为了谋生,不要升官,也不要发财,当然,不是无欲无求,而是知道自己没这个本事。我想的是上班干活,下班回家,工作生活互不干涉。而例会剥夺了属于我自己的时间,让我心情特别郁闷。
舞台下有人落寞,舞台上就有人得意,台上演员可是从来不管台下的冷场,他们异常活跃,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表现自己。
如果抱着看戏的心态参加例会,也许会别有一番滋味吧。
例会的内容不外乎:科长发言、技能培训、文件宣灌、领导总结。首先是科长们各显神通,自我吹嘘,很多人为了卖弄自己,经常超过规定时间。接下来或商务科、或研究所的同事讲一大堆无聊且无趣的PPT文档,大概是在客户面前宣讲前的演习,大都索然无味,如果嚼蜡。
倒是领导总结让人精神振奋一下,其一是领导发言是最后一个议题,讲完可以散会,其二是领导总要有针对性的表扬或者批评某些现象、某个人。有关是非的内容总是更加令人感兴趣。
当然了,例会开完了,地球该怎么转还怎么转。没解决的问题还是没得到解决,没沟通的情况还是没沟通。
不过,这些事实是主角们意识不到的,例会的目的就是让领导了解自己的成绩,实现了这点,就什么都不重要了。
4.4.大棒面包
领导的实权在于他一手持大棒,一手拿面包,恩威并重,这是领导能让下属服从之权威,也是领导从来听不到实话之原因。
当然,我们都明白属下尊重的是领导这个位置,而不是当领导的人,就像任何人只要当了皇帝大家都会拜倒一样。
在办事处,大棒是考核,面包就是奖金。
中兴通讯的考核,每半年一次,除了嘉奖某些人之外,还要淘汰某些人。考核的标准是平时的业绩以及经理打的价值观分。所谓价值观,名义上是企业文化的认同,实际上是经理的认同。
考核的结果,主要取决于价值观分,也就是经理的主观看法,和工作业绩完全无关。换而言之,价值观大概就是员工给经理留下的印象吧。
奖金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表面上奖金是根据考核业绩、职位等系数来计算,非常公正,但实际上系数区间如此广阔,以至于经理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任意分配,再加上奖金都是保密的,所以无人能够抱怨。
但讨好经理是永远不会错的。
曾经有同事分享了一份来历不明的奖金分配额度。不同人奖金差距之大令人瞬间明白了为什么要保密的原因,如果公开出来,大概会极大打击办事处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吧。另外,那位经理的临时工亲戚居然也加入了高奖金行列,实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啊。
考核和奖金的制定、执行都是严格按照流程操作的,从纸面的制度规定来看,确实无懈可击,可实际上还是暗箱操作。
真正完美的制度是不受个人所影响的,或者是最少受个人的影响。如美国,因为有宪f,因为有议会,所以总统不能独裁,民主制度虽然不是最好的制度,却永远不是最坏的那个。
而被赋予大棒和面包权的经理,真正以个人意志决定了办事处的成败。
然而这样的组织结构,在中国这种社会中,是最正常不过的。
4.5.大事化了
2006年,公司更加强了对办事处的考核,每个季度都会对办事处的销售额进行评比,评比后三名的办事处,其经理要被二营总经理叫去询问,并且不许讲客观理由,只许讲不足之处。
因此上,衍生出以下的故事。
2006年3月份的时候,有一个大单,销售额五千多万。
如果在3月31日之前签下来,至少第一季度的考核就能轻松通过。而只要拖到4月初,就算不上第一季度的考核了。
正常情况下,自然是尽快签合同的好,可这单合同有个问题没解决,导致合同不能尽快签订。
这个矛盾争执了半年多,简单的说,就是在卖同等设备的情况下,我们想把销售额增加上百万,而客户一直没有认可,于是双方产生了分歧,直接导致了合同签订日期的拖延。
本来,合同拖上几天对公司没什么影响,利益只要坚持总是会有的。只不过经理的日子可能难过一点。
这个时候,同事C跳了出来,大肆宣扬如果季度考核不达标,经理会很没面子,所以一定要在这个月底把合同签下来。
于是办事处整个动员起来,半年多的坚持瞬间放弃,以上百万利润换取了合同的快速签订。
有趣的是,在此期间,经理一直出差在外,对这个项目没有做任何决策。一切都是办事处员工自发自觉的行为。
那上百万利润的大事,再也没人提起。
于是,经理安然无恙的渡过了第一季度考核的危机。
不由得想起了《红楼梦》。
贾赦说:这扇子真好看。
即使他还没表示出巧取豪夺的意思来,贾雨村就抓住石呆子拷打起来,直到把那几把扇子弄到手。
凡事都考虑在主子之前,不惜制造血案以取悦主子,这便是他们的聪明处吧,反正牺牲的不是自己的利益。
古人和今人这些手段行为真是何其相似啊。
不过我们话说回来,“为了几把扇子,搞得别人倾家荡产”,拥有这种本事的精明人可从来不是什么忠心耿耿的奴才,而是假着虎威的狐狸,如果有机会,他们是不会介意反咬一口的。
反正心中早已经没有道德底线,也就惟利是图了。
再翻翻《红楼梦》旦贾府失了权势,贾雨村带着官兵抄贾府的家,那是丝毫没犹豫过,手段还远胜他人要狠辣一些。
还是曹操聪明,面对孙权的劝进,大笑着说:“这个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呢。”
可惜,世界上像曹操那样的聪明人太少了。 #p#
5.1.交接
工作就像是围城,城内的人羡慕城外的人,城外的人嫉妒城内的人。有的人想出去,拼了命突围,有的人想进来,拼了命攻城。
就像白昼与黑夜,都互相不能明白对方的心情吧。
不过偶有日月同辉,双方都满意的时刻,这就是交接这段日子了。交接是卸任者轻轻松松把工作交出去,接任者满怀激情把工作接过来,两个人目标一致,心情良好,于是配合无间。
不过,对于我来说,想象永远是美好的,而现实永远是残酷的。因为,没有安排任何人跟我交接,也不知道是不是怕我的搭档太辛苦。(最终那位姗姗来迟的接班人之一过来的时候,离我正式走人只有一天了,另一位大概在下个月来吧。)
既然没人在乎这些,于是我冷冷地看着我曾经为之努力奋斗的工作慢慢陷入混乱状态。
在表面上,看起来一切正常。也只有我这个了解内情到渗入骨髓的人才能看出暗流涌动。
和以前不同的是,现在这一切已经与我无关了。
现在的工作基本上仍然是以我为主在做,偶有一些事情在没有任何说明的情况下分到其他同事身上。
我不会推辞该我做的工作,但也不会包揽找到别人身上的工作了。
于是某位同事做了一份原来属于我做的工作。我稍稍瞥了一眼,嗯,因为那位同事惊人的疏忽,办事处损失了十几万的纯利润。
我没作声,就当不知道。
像这种事,即使造成了实际损失,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在乎。就像我以前认真负责把所有工作都做好,争取了每一分利益一样,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在乎。
既然大家都无所谓,这个时候的我自然更无所谓了。
在以后一段日子里,类似的事件还会“偶”有发生吧。
这几年来,商务科的这几种产品只有我在做,除了熟知公司产品不能为外人道出的特点外,对每个客户的特殊要求和特殊情况也了如指掌。
这些知识,虽然对我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但对办事处还是很重要的。毕竟,这些是办事处和我本人付出很多代价才得到的。然而,我大概要把这些技能都带走然后丢到垃圾堆去了。
于是,想到我辞职后,他们会为那些只有我知道的情况而伤透脑筋的时候,就忍不住想笑。
大概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所有的错误都可以推到已经不能为自己辩护的我的身上吧,但终有他们不能推卸的一天。
5.2.变数
在距离被辞退还有五天的时候,向广州处提交了一份简历,跟那边的商务科长也联系上了,尽管上次考核是A2,仅强于被淘汰的标准,尽管只有几天时间让那边的领导做决策,但是再渺茫的希望,总是值得期待的希望。
于是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等待总是焦虑不安的。当命运不操纵于自己之手时,有的人平心静气的等待接受任何结果,有的人积极努力的争取任何机会,前者未必努力不足,后者未免心态不佳,如果能够做到既尽力而为,又不受成败的影响,大概是最佳状态了。就像中国古代官员修养的最高境界——“内圣外王”一样,拥有一颗道家的心脏,穿着儒家的衣服,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
我等凡人,既然无力争取,只有求得内心平衡,反正早就存了辞职之心,广州处如果接收,就当意外收获,成亦欢喜,败亦欣然。
既然结果已经不重要了,我倒对于我不可能知道的决策过程开始产生了兴趣,反正现在上班闲着也是闲着,分析了一下可能性。
现状是:广州处商务科正在招聘人员,并且刚面试的人觉得不太合适。就经验和资历来说,我是不二人选,貌似商务科长也愿意为我去争取。但考核级别和辞职申请,就意味着和领导关系不好,暗示着未来也同样难经得起考验。
所谓决策的关键就在这里了。
决策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商务科长,如果他心目中早有人选,自然不必再提;如果他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希望也不大。惟有一种很特别的情况才会支持我,如果他刚刚才当科长,位置不稳,还有个副科长竞争,那么如果提携了我,便是增强了一分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就是经理,即使有商务科长的推荐,也只是增加了可能性,拍板的还是经理。这就要看商务科长是否经理派系,如果早有心结,则趁早死心,如果都是自己人,几句话就能搞定。
或者,还会受到领导心情好坏的影响,和XX处老总关系的影响,等等等等。
总而言之,这份工作,找个熟练工人还是新手并不重要,在高瞻远瞩的领导看来,实在有太多利益、平衡、形势等要考虑,就像古代盛世帝王用人一样,并不是一定要用廉洁、忠诚、有能力之臣子的,而是越奴才越好。
顺便说一句,到头来最后的结果总是“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思则思尔,无奈再也不能力挽狂澜,良将、贤妻从来就被体制扼杀了,即使偶然有几个漏网之鱼进入了体制内,也早被扭曲了。
果然不出所料,所谓的希望幻灭了,变数最终只成为了小小的插曲。
5.3.离职
在中兴的最后一天,落寞的从办公室走出来,无声无息,无人理睬,无人关注。
就像我悄悄的来到中兴一样,我还是悄悄的离开了。
中兴的三年,只不过是鸟儿飞过天空划下的痕迹。
是啊,早已经恩断义绝了,又何必留恋。
只不过是一次离职罢了。
当年落寞的杜甫,背向了长安城,在夕阳之下,落寞的背影渐渐拉长。
长安的万千宫阙何等富丽堂皇,何等金壁辉煌,刹那间却土崩瓦解。
帝国的荣耀光环瞬间黯然失色了。几个世纪整个帝国的状元加起来都不如这个落榜有价值。
无数的帝王、高官、富豪、将军都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变成一抔黄土,惟独“诗圣”的作品千古传诵,永远震撼着人类的心灵。
李林甫得意的笑着,唐玄宗开心的笑着,他们成功了吗?
杜甫默默的转身离去,他又何尝失败了呢?
原文地址http://bbs.tech.163.com/bbs/tech02/120981935.html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