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之于江南春,江南春之于分众,似乎象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而如今江南春脱手分众卖给了新浪,很多人不禁要问分众还会是原来的分众吗,分众的命运如何?果如某些媒体所说通过协同效应,为分众和新浪带来新生的双赢局面吗,还是像资本市场的反应那样,两只股票双双暴跌,是一个双输的局面呢?
分众为何要卖?
业内人士曾经说过,在江南春收购聚众之时就曾放言将在3-4年后退出这个领域。其中个中缘由并不能为人所知,即便为人所知又有太多无法公之于众的难言之隐。但是无论如何,江南春的故事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他的游戏由此告终。分众成功上市,各方利益得以增值、江南春成功大幅套现后进而合并给新浪,得以全身而退,江南春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
一、草根民企生存环境之难
翻开江南春的发家史我们不难看出,江南春是一个地道的没有什么背景的草根一族,大学期间是一个中文系充满幻想的青年诗人,而且这个诗人同时又不甘寂寞积极入世,财富梦想通过诗人的特质假以广告这一半文半商的形式而实现,毕业前广告收益就已不菲,毕业后更是开办集策划创意到媒体购买的综合性广告公司、以及代理平面媒体完成第一桶金的积累,后来江南春深感拥有媒体的重要性,楼宇LCD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江南春的同期挚友陈天桥创办了盛大网络,已经因为代理韩国网络游戏迅速融资上市得以发家致富,资本造富的神话让本来喜欢幻想的江南春找到了一个功成名就的路径。江南春决定通过他的楼宇LCD再造一个资本神话。为获风险投资草根出身的江南春特地把广告公司搬到了著名VC软银所在的大楼,通过卫生间公关,博得了第一笔投资,随着资本的介入、分众得以快速扩张,江南春也成功的将企业推向海外上市。江南春的发家带有本世纪初典型的中国新经济造富运动的特征,就是一群知识青年、草根一族通过勤奋与知性运用新经济增长模式在资本的助推下快速成长的过程。而这些草根企业成功之前的原罪以及成功以后的外界倾轧又使得他们倍感压力。事实上没有和权力机构结盟的中国草根民企成长还是有很多障碍,中国目前小民企发展阶段如果所还具备一定环境的话,企业规模扩张以后反而成为很多权贵资本追逐与倾轧的对象,生存环境不容乐观。为此江南春也没少受到各方利益集团的骚扰,这也许正是很多有识之士呼吁的中国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时必需的改革。但是江南春等不到那一天了,他要么退出要么找个大的靠山。
二、传媒产业政策之难
中国的传媒产业政策,主要依据于媒体的意识形态属性,中国79年改革开放以来,媒体具备产业属性的争论就一直不断,好在事务的本质和真理是必然会占据上风的。中国的传统媒体特别是报业和图书出版业市场化的进程较快,广电稍显落后。既便如此,传媒对于业外资本特别是外资的限制太多、同时对于同行业的兼备收购跨区经营限制也很大,更谈不上按照现代化的机制体制运行传媒企业了。也正是由于中国传统媒体种种限制反而成就了户外新媒体的发展,由于象分众传媒这样的新媒体不依赖于内容而存在所以较少收到“滞后”的传媒政策的限制,不涉及更多的意识形态,同时产权清晰,成为揶揄中国传媒市场的国际资本的唯一出路,所以分众的成功属于必然。但是政策管的都是既往的事务,对于分众这种新媒体要不要管、到底怎么管国家相关部门确实在想也在做,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分众还小的时候没有对传统媒体构成什么大的威胁,但是当分众已经成为继央视、上海文广之后的第三大广告媒体公司时,已经开始大量分流电视媒体的预算,对国有媒体单位构成了实质性冲击,无论是处在竞争之中的电视台还是他们背后的主人广电部门都不会坐视不管,出手干预是必然的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无论是即将出台的新广告法还是已经颁布的物权法,以及传统媒体的反攻倒算都逼迫分众的下一步选择。江南春楼宇LCD的选择是完全远离广电的一种选择,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上也是以“户外电子广告牌”名义,而不是以“楼宇电视”的名义招股的,江南春对现有的传媒政策是主动回避的,他坚持用光盘播放的形式不是他没有无限传输的能力,是刻意回避楼宇LCD是大众传播的电视,刻意回避分众是个“准电视台”。可是他真的能回避得了吗?与谁合并来解决或摆脱传媒管制这把达摩克斯之剑,是江南春一直求解的难题。
三、业务模式增长之难
楼宇LCD,到底价值有多大?到底能承载多少广告?这是很多人曾经疑问过的问题?但是随着分众的迅速崛起、上市、营业规模不断扩大,象这样的诘问反而越来越少了。但是媒体生存自然有他的本质支撑力量,衡量一个媒体的商业价值主要还是要看受众价值以及受众与媒体的接触深度,或者说是媒体的传播力。至少有5个评价指标即媒体受众的数量、受众的质量、接触媒体的频次、接触的时长、和受众的稳定性。我们发现分众的受众基本上小众高端的、接触频次多但接触时长短,受众的稳定性强。所以分众是具备一定价值的媒体,同为户外视频的所谓健康传媒的医院LCD就不具备很多指标,比如受众规模和质量有限,接触频次极低,也不稳定,所以不管有多少资金投入也不会建立起商业模式,必死无疑。而分众传媒也不是每个指标都好,他在每个地方城市还算不上是个大众传播媒体,这一点分众还比不了公交移动电视。所以分众选择的是垂直商业模式而非地方媒体生存的模式,需要依靠全国联网来达到规模效应获取足够多的受众,同时由于受众的接触时间很短,广告到达率其实不高所以分众始终不敢做收视率调查,同时我们看到事实上分众媒体的千人成本比地方电视还要高,所以他的广告定价已经接近极限,没有太多的增长空间。而成本支出也是水涨船高,楼宇也好、卖场也好分众的造富也刺激者楼宇卖场等渠道的管理者的神经,渠道成本一张再涨。同时从设备上来说,分众目前全国的电视屏30%到40%都是第一代的产品,30%是第二代产品,要是全部更新换代需要一大笔资金。不是分众没钱换设备,可是在不盈利的状态下股东怎么可能同意花钱?经济危机来临,许多广告主开始缩减投放。出于对分众主营业务萎缩的担心,投资者们开始慢慢看空分众。这一年,分众的市值由近80亿美元直跌到12月初的最低点10亿美元以下。分众首席财务官吴明东曾预测,分众第四季度营收将较第三季度下滑10%以上,其中商务和住宅楼广告营收可能减少5%左右。一方面是分众商业模式上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分众借金融危机之际主动挤压以往的媒体泡沫。但是无论怎样,分众模式结结实实的受到了挑战,金融资本市场是比实体经济更快更敏锐的感知未来,价格已经反映了一切、也预示了一切,更不存在新浪买了便宜货之说。
四、兼顾社会公益之难
分众备受诟病的一点是:他在大举扩张、占据每个角落并宣称自己是anytime anywhere anyone无处无时无人不见的媒体之时,在他迅速占据每个人的眼球并积累大量财富同时,他却忽略了公众的感受和公众的利益。楼宇渠道说到底不是物业公司的,物业也是业主聘请的,当公众意识逐渐觉醒时,他们感觉自己有被强奸的感觉,所以业主维权不断出现,尤其是物权法的实施更是推动了这一浪潮。所以我们开始看到,很多小区物业收到分众的占地费用后不得不过对业主施以小恩小惠,送箱水果、送桶油的做法普遍存在于业主意识觉醒的小区。更为关键的是哇啦哇啦的噪音背后没有提供吸引人的节目内容,都是广告,公众凭什么要被动的接受这些无尽的广告呢,他并不像电视受众在获取有价值的资讯后可以适当忍耐有限的广告。所以我们看到分众的楼宇电视正在逐渐撤离部分高档社区,取而代之的是框架2.0电子屏,没了声音算是一种妥协吧。不过分众的妥协到这一步也就是个极限了,不可能也没有资质播放节目内容,与新浪合并会走出这一步吗,我看也难!不过以后也许逐渐就不是江南春和分众的事了。事实上分众一直就没有注重公众利益的意识,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分众无线是挤破分众这一脓包的典型事件,数据显示,中国每天产生垃圾短信约10亿条,其中80%来自分众无线,其无愧于“中国最大的垃圾短信制造者”这一称号。2007年,分众前三季度的手机广告营收实现了600万美元、1090万美元、1400万美元的三级跳,占据了全年营收的8%。但遭曝光后,迫于排山倒海的舆论压力,分众从今年3月起便开始逐步剥离无线广告业务。12月10日,分众传媒宣布全面终止剩余的无线广告业务,在第四季度产生的非现金一次性减损支出约为2亿美元,分众无线将彻底从市场上消失。代价亦十分惨重。“公众利益神圣不可侵犯”从来没有如此真切的让江南春感受到。
五、企业愿景之难
伟大的企业要有伟大的企业愿景,伟大的企业要有伟大的企业家。江南春是个商人还是个企业家、是个经营天才还是个优秀的管理者,现在下结论也许还是太早,毕竟这个73年出生的年轻人以后的路还很长,可是从过往的经历来看,我们还是很难发现这个成功者对于企业愿景的描述,对于经营哲学的思考以及对于企业社会公民的设想和对于企业文化的表述。相反江南春毫不掩饰对金钱的强烈愿望,虽然这也无可厚非,但分众始终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个缺乏文化深度的企业、江南春是个缺乏知性厚度的商人。据说分众的管理较为混乱,江南春处理问题倒也简单明快,无论是搞定客户还是员工皆以钱开路、以钱买心。单薄的企业文化使内外都很难看清分众的未来,分众之于江南春到底是个资本载体还是个事业源泉、是短期项目还是个事业基石,随着新浪的购并、这一切逐渐让人看得更清晰了。甚至有人戏称:江南春很会卖东西、什么媒体都能卖、卖着卖着想起媒体卖的差不多了,还剩下个企业,顺手也卖了,还真的卖了个好价钱……也许卖企业的手法和卖广告的手法也一样呢,也说不一定!
他不止一次地说道:“我是个功利的人,如果诗歌不再被世俗关注,不能再体现其应有的‘商业价值’的时候,我就当仁不让地放弃了诗歌,放弃了成为诗人的梦想。本质上讲,我是个商人,而不是诗人。”
一、新浪媒体定位之惑
新浪在所有互联网网站中定位为门户网站,事实上,在搜索引擎大行其道的今天又有那个网站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门户呢,更多的网民还是把新浪看成是一个新闻网站。然而令新浪自豪的同时也是另新浪难堪的是,新闻的原创权并没有赋予这个“新闻网站”,新浪理论上只能转载其他新闻媒体的新闻内容,因而这个中国第一大新闻网站就显得名不副实。由于历史沿革,新浪的内容始终在网站处于主导地位,新浪这样一个大型的资讯网站,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其基本的商业模式也是与传统媒体极为相近,即通过内容吸引受众,再把受众转卖给广告客户。关于这一点,曹国伟从来也不讳言,他坚称新浪的主要盈利还是要依靠广告,与新浪齐名的其他大型网站与之都有不同,无论是以往曾经与之胶着的搜狐、网易,还是商业模式有有交叉的腾讯都在不同的领域扩展生存空间,前两者在网游上颇为受益、后者依靠即时通讯的粘稠度稳定的获得了令人艳羡的庞大用户群,似乎都在逐步摆脱对内容的纯粹依赖。但是新浪在内容上见长无可比拟,让“长板更长”看来是曹国伟这位新浪的第四位CEO的不二选择,从07年Q4财报三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和总营收以及占比上看:新浪广告收入为5010万美元,占总营收71%;搜狐广告收入为3220万美元,占总营收49%; 网易广告收入为1340万美元,占总营收16%。显然比起其他门户网站广告是新浪的主要支柱性来源。同时,新浪的非广告业务却呈现下滑趋势,新浪第四季度非广告营收总计2060万美元,同比下降了1%,搜狐第四季度非广告收入达到3160万美元,同比增长236%,网易第四季度非广告收入为7190万美元,同比增长12%。曹国伟继任以后,在多个场合坚称,新浪将围绕内容和广告为主业来实现未来发展。我们可以沿着这一思维判断,新浪这个老牌网站的媒体经营公司的特征更为明显,这就为我们理解新浪合并分众找到了理由。新浪是买互联网广告、分众是买户外视频广告,都是卖广告,在曹国伟这位财务出身的CEO眼里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业内人士却并不这样看:新浪的广告价值低估,分众的广告价值透支;新浪的广告收入扎实,分众的广告收入虚高;两者的销售模式大有不同,能否产生所谓协同效应并不让人看好。美国《华尔街日报》称新浪此举为“中国一个老网络公司走向离线广告市场的一步险棋”。分众给新浪带来的是机会还是包袱,相信不久就会有分晓。但是新浪的媒体定位为这个互联网企业带来的是短期利益还是长期桎梏却很难在短期给出答案。
二、新浪股权结构之惑
新浪的股权结构分散,根据新浪年报,截至2008年6月6日,新浪的前五大股东均为基金,其中FMR基金(FMR LLC)持股最多,达到9.41%。其次Davide Erro及其附属公司、GGH基金(Gider Gagnon Howe&Co.LLC)、Bridger Management LLC、OppenheimerFunds Inc均持股在5%左右。曹国伟等公司董事和管理层合计持股2.17%。普华永道某分析师表示,“过于分散的股权结构在之前成为新浪内部‘派系斗争’的致命温床”,一方面谁是企的老板成为企业的一个问题,正所谓新浪城头变换大王旗,在国内著名的几大互联网企业中,除新浪无一不是创始人治理的结构,唯独新浪频繁换帅,“谁说了算,听谁的”在新浪似乎是个难题。另一方面股权分散成为很多财务资本和产业资本竞相猎食的对象,早在2005年此前盛大陈天桥就曾经通过二级市场吸纳了新浪以19.5%的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但终因“毒丸”计划使控制新浪的计划搁浅,后推出新浪。新浪的管理层不愿看到“门口的野蛮人”闯入,曹国伟曾委婉承认新浪和网易、盛大这样的创始人绝对控股的公司,在气质上不一样,与分众这样同样股权分散的公司反而较为契合。说到底,新浪没有大股东和创始人主导下,管理层进而成为主导公司方向的重要因素,自身权利的得失势必左右了对象的选择。
曹国伟与江南春的私交甚好,二者结盟也许会改变新浪现有的董事会结构和管理结构。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郭广昌这个上海滩第一民企复星实业的老板就在新浪分众交易紧锣密鼓的短短的筹备期间在二级市场大肆吸纳分众的股权,意欲何为?2008年11月17日至2009年1月28日期间,复星实业在纳斯达克公开市场以总代价约2.4989亿美元购买合共2973万份股份,约相当于分众传媒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2.96%,成为分众的第一大股东。根据折算,复星国际未来将持有新浪10.5%的股权,同时也成为新浪最大股东。此前新浪第一大股东OPPENHEIMER FUNDS的持股比例为9.06%,新浪第二大股东PRICE (T.ROWE) ASSOCIATES持有新浪6.64的股权。这个敏感时期郭广昌出手只为财务投资,他在公告也宣称是一项战略投资;而称此次投资是在不知分众预与新浪合并前提下进行。1967年出生的郭广昌与1973年出生的江南春是长江商学院CEO班的同学,与1969年出生的曹国伟更是复旦大学的校友,三人熟识程度可见一斑,与郭广昌口径一致的是此番大手笔购入分众股票,江南春和曹国伟都说并不知情。其中玄妙,外人不得而知。
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确信,未来的股权结构依然分散复杂,但新的股东结构却在某种程度上让曹国伟对新新浪更为可控。新浪走马灯似的换帅也许会有所改变,曹国伟何尝不知道前任王志东、汪延等人命运多舛,他想改变这种职业经理人的宿命,机会来了。
三、新浪资本收益之惑
新浪的收益从何而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是什么?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这也许是曹国伟一直思考的问题。但是从曹国伟的职业轨迹来看,财务出身的他除坚守阵地外,挥舞资本大棒,捕捉商业机会,成为主要方式。长期以来新浪通过传统的广告业务的拓展,新浪有了今天,同样因为传统广告业务的一成不变,使资本市场失去了像其他新经济体那样高速增长的想象空间。因而祭起收购的大旗,成为曹国伟甚至是新浪股东的必然选择。
在担任CEO之前的那段时间,曹国伟“躲”在幕后。在曹国伟的主导下,新浪网于2003年和2004年分别完成了对广州讯龙以及深圳Crillion两大无线增值业务公司的重要并购,使新浪网一举跻身无线增值领域前列,并由亏损逐渐走向赢利。
新浪公司08年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新浪本季度营收达1.05亿美元,运营利润为2008万美元,这个成绩的取得已经是新浪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但是比起其他几家老牌互联网公司,这个成绩还是个垫背的成绩,同时正如前文所述,新浪对于广告的依赖度很高,已经达到70%以上,并且非广告业务呈下滑趋势。在互联网行业激烈竞争的今天,无论是后来者百度还是老三样的搜狐网易都成绩都好过新浪、腾讯更是牢牢的居于领军位置:08年Q3财报显示:腾讯第本季度总营收达20.25亿元人民币约合3亿美金。运营利润为8.1亿元约1.12亿美金;搜狐本季度总营收1.21亿美元,运营利润为4376万美元;网易本季度总营收为1.19亿美元,运营利润为6873万美元;百度三季度营收为1.354亿美元,运营利润为5420万美元。兄弟网络公司的成绩单显然好于新浪,新浪向何处突围?新浪的CEO应如何应对?考验曹国伟的时候到了。
此时,与曹国伟同住一个小区的江南春此时正在为自己的企业找下家,据说谈了还不止一家,被史玉柱等婉拒后,江南春选择了股权分散且职业经理人治理的企业为突破口,方向正确、进展就顺利多了,果然与曹国伟一拍即合。
看看分众的业绩,确实比新浪还要好,08年三季度营收分众传媒收入近2.25亿美元,盈利5130万美元,新浪的盈利水平却还不及分众的一半。而分众的市值却低于新浪,新浪市值16.4亿美元,分众传媒市值14.4亿美元,这就为曹国伟说服董事会提供了重要依据。二者合并后新新浪将获得3.3亿美元收入、7000多万美元利润的成绩,从而成为行业排头兵。而且分众仅获得新公司不到一半的股份,看上去是桩不错的买卖。曹国伟在江南春的帮助或怂恿下拿出了业绩增长的答卷。
但是,资本市场看上去脑筋还不糊涂,新浪从互联网技术密集的线上业务进入资本密集的户外电子广告行业,是祸是福,资本用用脚投票作答,“跌跌不休”成为近期新浪股票的主要特征。
一、分众的大旗一倒 新媒体分化加剧
分众传媒中国新媒体的一面旗帜,正是因为江南春的造富神话鼓舞了一个又一个怀揣梦想的英雄逐鹿新媒体这个市场、也同样因为分众的资本增值鼓舞了一个又一个基金涌入这个领域,如今江南春这个新媒体的领军人物退出分众,无疑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不太好的信号:史上媒体经营的最强人远离了自己创办的媒体,是否意味着户外LCD的泡沫正在破灭,江南春无心恋战,还有谁会坚守新媒体这一阵地。
近几年户外新媒体市场在分众的鼓动下大量资本涌入,户外新媒体领域存在泡沫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市场的大潮退去以后,裸泳者必然会显露出来,媒体的商业价值取决于媒体的受众状况以及受众与媒体的接触形式,凡是媒体受众规模质量以及与媒体接触时长与频次不够的媒体,无论是否长了一张LCD的脸,还是徒有分众的概念都终将推出市场,健康传媒、易取传媒、分时传媒疲态尽显。恰逢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触发了中国户外新媒体的分化,2008年注定是中国新媒体领域的一个重要历史划段、中国新媒体在2000年以后的疯狂扩张后在08年变局已然来临。当然一批裸泳者死掉以后,必然会有一批真正具备价值的媒体会脱颖而出。分众与新浪合并后,户外新媒体市场将失去一个可共参考的行业标杆,同时这个领域也一定会出现新的行业领袖企业,根据媒体特性即资本密集度,我们推测车载移动电视将会取代分众媒体成为新的领导性媒体。
二、新浪并分众 机会还是梦靥?
新新浪的未来不是取决于新浪而是取决于分众,新浪本应有其遵循互联网本质的发展轨迹,但是在这个股权分散、频换经理人的企业,基于互联网得创新看来很难得以坚持。比如与Ncsoft成立合资公司发展网游,打造新浪商城,iask搜索引擎、网络游戏、UC即时通讯软件等等,但最终均不了了之。新浪与分众合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业务叠加,他将引导新浪走向另一个方向、即线下媒体领域,这篇红海江南春艰难上岸、留给曹国伟的将会是机会还是梦靥?
首先,分众为什么如此高的盈利却市值不如新浪,这里不妨引述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在反思金融危机文章《好与坏》里的一段话:“盈利很容易被认为都是好的,可有些盈利是坏的。直接的例子还是今天的次贷。华尔街风光的时候,结构性融资和投资的部门是盈利大户,资产和回报都在不断地膨胀,也就酿就了今天的灾难。不好的盈利很多,如过度投机性的盈利,财务报告中调整数字带来的盈利,通过大量的应收款、存货经营带来的盈利,没有现金流支持的盈利。仅仅是因为市场行情好而自己没有持续建立核心竞争力的盈利,企业没有长期的战略性投入而仅仅通过短期成本控制所产生的盈利,这些盈利都容易让人一时陶醉,而企业经不起长期竞争和市场变化的考验。”分众的股价节节下滑,与其增长速度的下滑紧密相关,增长速度下滑是市场原因也是分众有意夯实以往欠账的必然之举,传媒企业是以刊播为确认收入的,财务处理便利、因此大量应收款必然存在。同时分众传媒三季度财报四季度预期大大低于华尔街的预期,导致分众传媒股价在发布业绩后创单日45.12%的跌幅。分析师认为对未来相对悲观的预期以及对部分业务前景看淡才是其股价大跌的主因。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预计他们的广告预算明年将会下降,其中1/4预计将比今年下降20%以上。Piper Jaffray称:“我们对中国2009年在线广告市场持更加谨慎的看法并下调预期……过去一周中,我们与7家在线广告公司、广告机构和政府官员作了交 谈。鉴于分众传媒前景难料和广告支出下滑的现状,…….决定将分众传媒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原因是与中国其他媒体公司相比,分众传媒的波动性更高。”分众的业绩下滑势头不减、新新浪的增长又从何而来呢?相反,曹国伟如何带动分众这个户外媒体业务实现业绩增长呢?所谓协同效应不知该如何发挥?
其次,郎咸平很早就曾发表文章分析分众,并举例说明美国类分众公司的命运:“PRN是一家美国公司,1992年成立于洛杉矶。其经营的主要业务是在各个卖场和零售商店放置液晶屏并播放广告。PRN已在超过6000家大型连锁商店拥有自己的广告屏幕,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的超市连锁沃尔玛、最大的家电连锁百思买等等。但PRN的发展,却似乎始终都未能非常成功。PRN早在1992年成立,而直到2005年尚未能自己上市,被一家叫做Thomson的广告公司所收购。而这次收购之后,Thomson的股价却持续走低,几个月内下跌了近20%,而截至2006年11月初,更跌至了2005年初水平的不到60%。可见,市场并不认同PRN的盈利能力。”今天在回头看郎教授的这个例子,更为新浪捏了把汗。
三、新浪加分众 传媒生态变革
积极的猜想新浪与分众的合并,也许我们还能够看到江南春了另一种可能,就是假以新的媒体集团积极参与构建更大规模的媒体帝国,以新浪+分众为基础实现进一步的购并。新浪是没有创业家的公司,也缺乏传媒英雄特质的人物,江南春具备领袖特质,但是他能成为引领新浪的另一股势力吗,与此同时郭广昌透过复兴国际持有了分众13%的股权,此前陈天桥也高调介入了新浪,新新浪真是要上演一场群英会吗?新新浪看来热闹还在后头。
在宣布合并后一周,曹国伟公开表示,“合并分众户外数字广告业务,新浪的目的并不是要打造中国最大的广告平台,而是要成为未来新媒体的领先者。”
新浪分众的合并必然诱发中国整体传媒生态环境的改变、给这个原本势力均衡并呈现逐步多元化的新媒体环境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逼迫其他新媒体公司从新审视自身的生存环境。新新浪正在向偏离互联网的媒体方向蜕变,一方面新新浪开始与搜狐、网易、百度等典型互联网公司形成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新新浪的的规模与实力又必将对搜狐等网络公司和新媒体公司造成压力,引发其他新媒体公司的变革冲动,以适应竞争局面的变化。
与此同时,新浪加分众的大事件,也必然会触动中国传统媒体和主管部门的神经。中国的传统媒体单位一方面完全是国有体制,具备一切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的一切弊病,同时又受到较多传媒产业政策的种种限制,在跨区跨界经营以及兼并收购以及引进业外和海外资本方面困难重重,更为让人担忧的是大多传媒企业本身的领导者官本位的思想就抹杀了扩张的基本原动力。但产业升级总是与思想解放、社会进步相伴相生的。传统媒体的主管部门也该受受到分众加新浪的刺激了,毕竟这个庞然大物的两个前身都仅仅诞生不足10年,加总的营业额却直逼央视,甚至把SMG、湖南卫视等甩在身后。相信未来对于传统媒体的松绑,新浪和分众贡献不可低估。
新浪加分众将其推至一个更为高层次的竞争境地,“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句话是新新浪领导人好好思考的问题。(作者为Mediach.com首席分析师,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