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储管理人员需要从设备、容量、性能、测算与计费、虚拟的访问控制和存储分配等几个方面入手来保证自己存储系统的有效与高可用。存储设备的管理:存储系统的管理员通过存储设备管理的工具可以实现对整个存储环境的可视化,并集中地识别、监控和管理所有存储资源,而无须考虑设备类型、厂商品牌、操作系统或网络结构。
存储容量的管理:有效的资源利用要求满足不断变化的容量要求。通过相关工具有效利用资源,监控存储空间并在可能影响业务运行之前识别潜在的存储容量不足。
存储性能的管理:存储管理软件具备评价、监控和管理存储系统的性能,帮助管理员确保***的性能和数据的可访问性。
存储使用情况的测算和计费:要通过提供存储服务获取利润,IT部门需要利用一种途径来了解与之相关的成本。企业需要一种用来测算存储使用情况的工具以帮助识别过分使用和未充分使用的服务,从而对整个存储成本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算。存储管理工具也支持自动计费,并将这些成本传递到相应的部门。
虚拟的访问控制和存储分配:当企业数据大量地增长时,对关键数据的集成是至关重要的。管理员应负责保护数据免受未授权用户访问,并确保已授权的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数据。而且,他们还需要一种方式,在不中断现有服务的情况下分配新的存储空间来满足客户对容量的要求。集中的访问控制可以保证只有授权的主机" target=_blank>主机才可以访问分配的存储,确保数据完整,避免数据丢失。
二、随着存储网络化和集中化的发展,不同存储设备的存储资源不能共享成为了瓶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此时,用户非常希望将来自不同厂商的设备和新的存储资源看作一个大池子,以实现共享。为解决这些麻烦,就如服务器应用中的异构问题诞生了中间件一样,存储资源管理需求使虚拟存储技术应运而生,并成为存储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用户来说,存储虚拟化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提高了存储效率,降低了存储投资的费用;二是简化了存储管理的复杂性,降低了存储管理和运行成本。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厂商以各自的方式实现虚拟化,一些厂商只对他们的存储设备实现虚拟化,而另一些厂商则实现了多种设备的虚拟化,比如服务器、存储阵列以及网络。每一种的存储虚拟化都有着不同的技术利益。基于阵列的存储虚拟化将阵列内所有的磁盘组成了一个存储的大池子,就相当于为数据修建了一个大“水库”,将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了一起;以主机为核心的虚拟化在于各个主机服务器中,它是为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集中的存储,其***的优点在于,当一个主机使用多个存储设备上的数据时,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化的投资。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位于SAN(存储区域网络)上,这样,SAN就能够建立一个存储池了。
三、存储的未来发展趋势就是SAN、NAS。这个已经成为了业界的共识。在今后几年内,所有存储市场的增长均来源于网络存储市场(NAS/SAN)。
从目前的普遍应用来看,SAN占据的是大型应用领域,NAS集中于中小型的应用,但也在进入主流行业。
现在,一些厂商的NAS解决方案甚至允许NAS集成到SAN解决方案中,功能完备的GUI使其不论采用何种存储平台,都可以使用同样的工具轻松进行管理。在同一基础架构中集成NAS和SAN是一种创新,它能够更高效地利用现有存储的投资。NAS和SAN功能的融合使您能够轻松利用存储网络来存储各类数据,并可与多个远程系统无缝集成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存储需求。更出色的效率、更简单的管理、无缝集成、以及可以访问文件或块级数据:这一切降低了实施和管理存储网络的成本。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