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遇上架构师:谁将主导未来? 原创
架构师的核心能力是面对不同的业务场景给出合适的架构设计方案,Balance 平衡设计就是架构师最重要的能力,没有之一。
在 AI 大模型时代,AI 大模型正在重新定义软件的范式。在当前,世界正在重新定义软件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架构师应该如何应对?面临哪些机会和挑战?本文来做一些探讨。
1、AI 大模型是新质生产力
对程序员来说,我们现在正经历着时代的大转折。就好比以前马车时代,马是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到了汽车时代,汽车就成了主力。现在,AI 大模型时代来了,AI 大模型就像新时代的“马”或“汽车”,成为了主要的生产工具。这不是说 AI 大模型会把所有人都替代掉,而是讲如果一个程序员搭配大模型能顶仨,那就太高效了。想当年,马匹在马车时代可是极其有价值的生产力;直到有了蒸汽机,马匹的地位依然很重要,甚至在某些时期,马的价值能顶三个人。所以,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它的作用力是你自己的两倍,那很可能就会取代你的位置,这一观点极具现实意义。
2、AI 大模型影响软件架构设计范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软件架构主流的设计模式是面向过程架构设计:按照预定义的规则和流程来研发软件。
而在 AI 大模型时代,软件架构范式会从面向过程架构设计演变为面向目标架构设计:目标导向,动态规划。
这两种架构设计模式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假设你需要设计完成一个用户系统(如下图所示)。
采用面向过程架构设计,你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对用户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领域建模,确定具体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第二步、针对分析后的需求进行架构设计,是采用微服务架构还是云原生架构?假如这步选择了微服务架构;
第三步、对微服务架构进行选型,是采用 Spring Cloud 开发框架还是采用 Dubbo 开发框架;
第四步、进行模块解耦设计和接口的详细设计;
第五步、进行业务代码、测试代码、自动运维部署代码等编写;
第六步、进行业务测试验证等。
采用面向目标的架构设计:
你只需要给出你的详细需求:请帮我完成一个用户系统,包含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用户查询三项功能,并能够达到单机每秒5000次以上并发,请求延迟不超过 30ms。稍等片刻,“ AI 大模型”就能帮你完成任务。
以上就是面向过程架构和面向目标架构的核心区别。
面向过程架构实际上就是目前程序员完成各项开发任务的主流开发架构模式。
而面向目标架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新架构模式,它需要依赖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准确地说需要 AI Agent 智能体来完成。AI Agent 对用户的请求(Prompt)进行 Planning 规划拆解,分成几个可以落地执行的小任务,每个小任务调用对应的 Tools 工具来行动(Action)完成,并对每个小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观测(Observation),并确保每个小任务能够执行完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玄姐聊AGI 作者:玄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