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G系统中的“幕后英雄”:重排器如何提升信息检索的精准度? 原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海量的数据中穿梭,试图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而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RAG)系统的出现,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信息海洋中的前行之路。但你有没有想过,RAG系统之所以能够精准地为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背后其实有一个关键的“把关人”——重排器(Reranker)。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重排器的世界,看看它是如何在RAG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什么是RAG中的重排器?
想象一下,当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一个关键词,系统会在瞬间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检索出成千上万条相关信息。但这些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可能与你的需求高度相关,有的则可能完全不沾边。这就需要重排器登场了。
重排器就像是一个严格的质检员,它会对初步检索出来的文档进行二次筛选和排序。在初步检索阶段,系统可能通过语义搜索或关键词搜索等方法,快速地找到一批与查询内容有一定关联的文档。但这些文档就像是未经筛选的原材料,其中可能夹杂着许多无关紧要的信息。而重排器的任务,就是从这些文档中挑选出最符合用户查询意图的那部分,将它们放在最前面,从而提高搜索结果的质量。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正在写一篇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的论文,你通过RAG系统检索相关资料。初步检索可能给你找到了几十篇论文、新闻报道和研究报告,这些内容可能涵盖了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诊断、疾病预测、药物研发等多个方面的应用。但有些内容可能只是简单地提到了人工智能和医疗这两个词,而并没有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重排器就会对这些文档进行仔细分析,将那些真正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具体应用案例、技术原理和效果评估的文档排在前面,让你能够更快地找到对你最有帮助的信息。
二、为什么要在RAG中使用重排器?
(一)减少“幻觉”现象
在RAG系统中,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叫做“幻觉”(Hallucination)。简单来说,就是系统生成了一些与事实不符或者毫无意义的回答。这通常是由于检索到的文档中包含了大量无关的信息,导致系统在生成回答时被误导。而重排器可以有效地过滤掉这些无关文档,就像在食材中挑出坏掉的部分一样,从而减少“幻觉”现象的发生。
(二)节省成本
你可能会觉得,RAG系统检索文档的速度这么快,多检索一些文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实际上,处理这些文档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API调用费用。如果能够通过重排器精准地筛选出最相关的文档,就可以减少系统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从而节省成本。这就好比你在购物时,如果能够精准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浏览大量的无关商品,同时也减少了购物成本。
(三)弥补嵌入向量的局限性
在RAG系统中,嵌入向量(Embedding)是一种常用的信息表示方法。它将文档和查询内容映射到一个低维的向量空间中,通过计算向量之间的相似度来判断文档与查询的相关性。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嵌入向量可能无法准确捕捉到语义的细微差别。比如,“我喜欢吃苹果”和“我喜欢吃苹果派”这两个句子在语义上虽然有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但嵌入向量可能无法很好地区分它们。其次,将复杂的信息压缩到低维空间中,可能会导致信息丢失。最后,嵌入向量在处理超出其训练数据范围的信息时,可能会出现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而重排器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它通过更复杂的匹配技术,对文档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和排序。
三、重排器的优势
(一)“词袋嵌入”方法
重排器不会像嵌入向量那样,将整个文档简单地映射到一个单一的向量上。而是将文档分解成更小的、具有上下文信息的单元,比如句子或短语。这样,它就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文档的语义。就像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不会只看文章的标题就下结论,而是会仔细阅读文章中的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语义关键词匹配
重排器结合了强大的编码器模型(如BERT)和基于关键词的技术,既能够捕捉到文档的语义含义,又能够关注到关键词的相关性。这就像是在寻找一本书时,我们不仅会看书的标题和内容简介,还会查看书中的关键词索引,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这本书是否符合我们的需求。
(三)更好的泛化能力
由于重排器关注的是文档中的小单元和上下文信息,它在处理未见过的文档和查询时,表现得更加出色。这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侦探,他可以根据现场的细微线索,推断出案件的真相,即使他以前从未遇到过类似的案件。
四、重排器的类型
重排器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断有新的技术和方法涌现。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几种常见的重排器类型。
(一)交叉编码器(Cross-Encoder)
交叉编码器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它会对查询和文档这对数据进行分类分析,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像是一个专业的翻译人员,他不仅能够理解两种语言的字面意思,还能够准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语义联系。交叉编码器在精确的相关性评分方面表现出色,但它的缺点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不太适合实时应用。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使用FlashrankRerank作为重排器,结合ContextualCompressionRetriever来提高检索文档的相关性。代码如下:
这段代码利用FlashrankRerank对基础检索器(retriever)检索到的文档进行重排,根据它们与查询“总统对Ketanji Jackson Brown说了些什么”的相关性进行排序。最终,它会打印出文档的ID和经过压缩、重排后的文档内容。
(二)多向量重排器(Multi-Vector Reranker)
多向量模型,如ColBERT,采用了一种延迟交互的方法。查询和文档的表示是独立编码的,它们的交互发生在处理过程的后期。这种方法允许预先计算文档的表示,从而加快检索速度,减少计算需求。
使用ColBERT重排器的代码如下:
这段代码通过ColBERT重排器,对检索到的文档进行压缩和重排,以回答“宫崎骏创立了哪家动画工作室”这个问题。输出的文档内容中包含了宫崎骏创立吉卜力工作室的相关信息,以及该工作室的背景和第一部电影的相关内容。
(三)微调大型语言模型(Fine-tuned LLM)重排器
对大型语言模型(LLM)进行微调,是提高其在重排任务中表现的关键。预训练的LLM本身并不擅长衡量查询与文档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它们在特定的排名数据集(如MS MARCO段落排名数据集)上进行微调,我们可以增强它们在文档排名方面的性能。
根据模型结构的不同,监督式重排器主要有两种类型:
- 编码器 - 解码器模型:这些模型将文档排名视为一个生成任务,使用编码器 - 解码器框架来优化重排过程。例如,RankT5模型被训练成生成标记,以将查询 - 文档对分类为相关或不相关。
- 仅解码器模型:这种方法侧重于微调仅使用解码器的模型,如LLaMA。RankZephyr和RankGPT等模型探索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相关性的不同方法。
通过应用这些微调技术,我们可以提高LLM在重排任务中的性能,使它们更有效地理解和优先考虑相关文档。
使用RankZephyr的代码如下:
这段代码利用RankZephyr对检索到的文档进行重排,根据查询的相关性选择最相关的3个文档。输出的文档内容中包含了与查询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关闭美国领空对俄罗斯航班等内容。
(四)将LLM作为“裁判”的重排方法
大型语言模型可以通过提示策略(如逐点、逐列表和成对方法)自主地改进文档重排。这些方法利用LLM的推理能力(将LLM作为“裁判”),直接评估文档与查询的相关性。虽然这些方法在有效性方面具有竞争力,但与LLM相关的高计算成本和延迟可能会阻碍实际应用。
- 逐点方法:逐点方法评估单个文档与查询的相关性。它包括两个子类别:相关性生成和查询生成。这两种方法都适用于零样本文档重排,即在没有特定示例的先验训练的情况下对文档进行排名。
- 逐列表方法:逐列表方法通过将查询和文档列表包含在提示中来对文档列表进行排名。然后指示LLM输出重排文档的标识符。由于LLM的输入长度有限,通常不可能一次性包含所有候选文档。为了管理这种情况,逐列表方法采用滑动窗口策略。这种方法一次对文档的一个子集进行排名,从后向前移动窗口,并且只对当前窗口内的文档进行重排。
- 成对方法:在成对方法中,LLM接收一个提示,其中包含查询和一对文档。模型的任务是确定哪个文档更相关。为了聚合结果,可以使用如AllPairs等方法。AllPairs生成所有可能的文档对,并为每个文档计算最终的相关性得分。高效的排序算法,如堆排序和冒泡排序,有助于加快排名过程。
使用OpenAI的GPT-4-turbo模型进行逐点、逐列表和成对重排的代码如下:
这段代码分别使用逐点、逐列表和成对方法对一组文档进行重排。输出结果显示了每个文档的相关性评分以及通过不同方法重排后的文档顺序。
(五)重排API
私有的重排API为希望在不进行大量基础设施投资的情况下,增强搜索系统语义相关性的组织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解决方案。像Cohere、Jina和Mixedbread等公司提供了这些服务。
Cohere:为英语和多语言文档提供定制模型,自动对文档进行分块,并将相关性得分标准化在0到1之间。
Jina:专注于通过语义理解增强搜索结果,并提供更长的上下文长度。
Mixedbread:提供一系列开源的重排模型,为集成到现有搜索基础设施中提供了灵活性。
使用Cohere的代码如下:
这段代码通过Cohere的重排模型,对检索到的文档进行重排,以回答关于Ketanji Brown Jackson的查询。输出结果中包含了总统对Ketanji Brown Jackson的高度评价,以及她获得的支持等内容。
五、如何选择适合RAG的重排器?
选择最适合RAG系统的重排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一)相关性提升
重排器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搜索结果的相关性。可以使用诸如归一化折损累积增益(NDCG)或归因等指标来评估重排器对相关性的提升效果。就像在评价一个厨师的手艺时,要看他做出来的菜肴是否符合客人的口味一样,我们也要看重排器是否能够真正提高搜索结果的质量。
(二)延迟
延迟是指重排器给搜索过程增加的额外时间。要确保这个时间在你的应用要求的可接受范围内。如果一个重排器虽然能够提高相关性,但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那么在一些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它可能就不太适用了。就像在一场紧张的比赛中,你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一个工具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来提供帮助,那么它可能就不是最佳选择。
(三)上下文理解能力
要考虑重排器对不同长度上下文的处理能力。在一些复杂的查询中,可能需要考虑较长的上下文信息,而有些重排器可能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好。这就像是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有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长难句和复杂的上下文关系,而有些读者则可能只能理解简单的句子。
(四)泛化能力
要确保重排器在不同的领域和数据集上都能有良好的表现,避免出现过拟合的情况。如果一个重排器只在特定的领域或数据集上表现良好,而在其他情况下表现不佳,那么它可能就不太可靠。这就像是一个学生,如果他只在某一个科目的考试中表现出色,但在其他科目的考试中成绩很差,那么他可能就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六、最新研究进展
(一)交叉编码器崭露头角
最近的研究表明,交叉编码器在与强大的检索器结合使用时,展现出了高效性和有效性。虽然在领域内的性能差异可能不太明显,但在领域外的场景中,重排器的影响则更加显著。交叉编码器在重排任务中通常能够超越大多数LLM(除了在某些情况下的GPT-4),并且效率更高。
七、结语
选择合适的RAG重排器对于提升系统的性能和确保准确的搜索结果至关重要。随着RAG领域的发展,清晰地了解整个流程对于团队构建有效的系统至关重要。通过应对过程中的挑战,团队可以提高性能。了解不同类型的重排器及其优缺点是必不可少的。仔细选择和评估RAG的重排器可以增强RAG应用的准确性和效率。这种深思熟虑的方法将带来更好的结果和更可靠的系统。
在RAG的世界里,重排器就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虽然它不直接与用户交互,但却在背后为用户提供着精准、高效的信息服务。希望通过对重排器的深入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RAG系统,在信息的海洋中畅游无阻,找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宝藏。
以上就是关于RAG系统中重排器的详细介绍啦!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或者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相关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让我们一起探索更多关于RAG系统的奥秘,共同进步!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Halo咯咯 作者:基咯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