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Llama 3.2-Vision大模型,搭建本地Ollama OCR应用 原创
用Python和Ollama的Llama 3.2-Vision模型搭建自己的OCR应用。
光学字符识别技术,简称OCR,目前是数字化印刷文本和提取图像信息的核心手段,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如今,有了AI的加持,尤其是像Llama 3.2-Vision这样的模型,OCR变得更加强大。本文教会大家用Python和Ollama的Llama 3.2-Vision模型,一步步搭建起自己的OCR应用。
先决条件
在开始之前,先确保已准备好以下条件:
- 一台安装了Windows、macOS或Linux的电脑。
- 稳定的互联网连接,用于下载必要的包和模型。
- 对Python编程的基本了解。
- 系统上安装了Python(最好是3.7或更高版本)。
步骤1:安装Ollama
Ollama是一个能让你在本地运行多模态模型的平台。安装步骤如下:
- 下载Ollama:访问Ollama官方网站,下载适合你操作系统的安装包。
- 安装Ollama:根据安装向导完成安装过程。
步骤2:安装Llama 3.2-Vision模型
安装好Ollama后,你就可以通过在终端运行以下命令来安装Llama 3.2-Vision模型了:
此命令下载并设置模型以供本地使用。
步骤3:设置Python环境
现在已经安装了所有内容,为OCR项目设置一个Python环境:
- 创建项目目录: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来存放项目文件。在命令行中输入以下命令:
- 创建虚拟环境(这一步是可选的,但推荐):
- 安装所需的库:为了处理图像和进行base64编码,我们需要安装一些库。使用pip安装以下库:
步骤4:编写OCR脚本
现在编写使用Llama 3.2-Vision执行OCR的Python脚本。创建一个名为ollama_ocr.py
的新文件,添加以下代码:
代码解释
- Base64编码:
encode_image_to_base64
函数读取一个图像文件并将其转换为base64字符串,这是通过HTTP请求发送图像所需的。 - 执行OCR:
perform_ocr
函数向本地Ollama服务发送POST请求,附带系统提示和base64编码的图像。 - 处理响应:脚本检查请求是否成功,并从JSON响应中检索识别出的文本。
步骤5:运行OCR脚本
确保将脚本中的"path/to/your/image.jpg"替换成你想要识别的图片文件的实际路径。然后,在终端里运行以下命令:
应该看到类似于以下的输出:
步骤6:优化结果
如果对OCR的结果不太满意,可以尝试调整脚本中的SYSTEM_PROMPT变量,使其更贴合你的具体需求,或者改善提供给Llama 3.2-Vision的指令的清晰度。
结论
使用Ollama和Llama 3.2-Vision构建OCR应用程序是直接且强大的,这得益于其多模态处理能力。按照上述步骤,你可以在电脑上创建一个功能性的OCR工具,利用先进的AI技术进行文本识别任务。
不妨多试试不同的图片和提示,充分挖掘这个模型的潜力。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进步,像Llama 3.2-Vision这样的工具在理解和处理视觉信息方面将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AI科技论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