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再卷AI大模型价格战,降价背后的商业化之路

发布于 2024-9-26 15:47
浏览
0收藏

近日,阿里云宣布其三款通义千问主力模型大幅降价,最高降幅达85%。这一举动并非孤例,实际上是AI大模型领域新一轮降价潮的缩影。从国内的BAT、科大讯飞、字节跳动,到国际上的Anthropic、Character.AI,甚至OpenAI,各大AI巨头纷纷加入这场价格战,意图通过降价来吸引更多用户,开启大模型的"厘时代"。

这场看似激烈的价格战背后,其实暗藏玄机。得益于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规模化应用,AI大模型的成本正在快速下降。启明创投的周志峰曾预测,大模型的调用成本未来很有可能再下降99.9%。这意味着,降价不仅不会导致恶性竞争,反而可能成为扩大市场、吸引用户的有力武器。正如百川智能CEO王小川所言,价格战不仅降低了使用门槛,还有助于减少行业资源的浪费。

然而,仅靠降价并不足以赢得最终胜利。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就曾指出:"没有应用,基础模型一文不值。"实际上,降价只是为更好的应用奠定基础。多家大模型厂商已经开始在教育、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探索落地应用。例如,网易有道推出的教育垂直大模型"子曰"和医联的MedGPT大模型,都在帮助客户优化业务流程,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

商业化变现成为当前AI大模型企业的首要任务。AI独角兽企业MiniMax的CEO闫俊杰预测,未来两年内,国内大模型企业可能从"百模大战"收缩至仅剩个位数。与此同时,OpenAI等国际巨头也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从教育市场到企业服务,全方位布局。国内方面,据百度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8月,大模型相关中标项目数量和金额均较去年大幅增长,显示出行业加速商业化的趋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AI大模型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上双管齐下。只有在技术快速进步的同时找到良性的商业循环,企业才能实现长期发展。在这场AI大模型的角逐中,谁能在降价中寻找到最佳的商业化路径,谁就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本文转载自 Infonity AI智推星​,作者: AI智推星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