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 落地文旅,还能玩出多少新花样? 原创

发布于 2024-6-11 10:08
浏览
0收藏

嘉宾丨龚梦溪

采访、撰稿丨张洁

编辑丨诺亚

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

过去十几年,旅游的形式发生了诸多改变。旅游本身也不再是关于“诗与远方”的奢侈梦想,而是逐渐变成大众假期里习以为常的休闲方式。

不久前,全国旅游发展大会顺利召开,顶层政策正式确立了旅游产业的新兴战略地位。其中,智慧旅游被明确为旅游产业的重点升级方向,其核心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AI+旅游 ”并不是一个太新鲜的概念。随着生成式AI的崛起,文旅板块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有望率先实现AIGC落地的行业之一。那么这一判断是否准确呢?当前文旅行业中有哪些应用场景真正从中受益?在推进技术落地时,又面临哪些现实挑战呢?本期AIGC实战派特别邀请到中旅国际元宇宙板块科技创新负责人龚梦溪,分享其推动生成式AI落地文旅业的一线经验。

在龚梦溪看来,从顶层设计看,政府政策支持智慧旅游和AIGC技术在文旅行业的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指导;从落地场景来看,AIGC技术能快速生成高质量媒体内容,提升文旅营销效能和内容创作的效率;从使用效果来看,各大景区可以利用AIGC技术丰富景区的文化表达,助力景区IP的创建和推广,而普通游客可以借由AIGC技术得到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获得更沉浸、更交互、更破壁的旅行体验。

但是她也提到,在真正推广生成式AI落地的进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如何确保AI生成的内容准确性,避免提供错误或误导性的信息给用户;景区和企业需要有创新的理念和目标,并且有专人对接AI项目,以推动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要建立契合行业特性的垂类大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投喂AI,但目前缺乏统筹力量来整合全行业的数据资源……

【论点先导】

  • 营销效能和内容创作,是生成式AI与文旅行业融合的核心价值所在。
  • 生成式AI在落地文旅行业时,其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搜索引擎和创意设计。
  • AI技术可以借助大模型的跨模态综合技术能力,激发创意,提升内容多样性,降低制作成本。
  • 推动“万物皆可建模”,构建充满模型的文旅大世界,连接元宇宙。

(为了行文流畅,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对采访内容做了适当的文本整理)

1.AIGC 实战派:生成式AI与文旅行业的融合价值体现在哪里? 

龚梦溪:近期文旅行业有关注到一个比较重要的指示: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其中指出,以智慧旅游营销为试点,探索发展创作者经济;同时探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人机协同方式开展营销内容创作。

我觉得从中可以读取到的关键词是营销效能和内容创作。所以我认为AIGC赋能文旅行业最显著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快速产出一些高质量的媒体内容。

另外,文旅行业其实是人力投入比较密集的行业。我们通过引入AI技术,可以实现人力的替代和成本的降低,这也是一条新的探索路径。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生成式AI为我们景区的营销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说对于景区的文化表达,打造景区的IP,促进文化传播等方面,其实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些AI技术的应用,也是文旅信息生产力的重要的支撑方向之一。它可以使文旅产品的服务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和便捷化。

2.AIGC 实战派:生成式AI在落地文旅行业时,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龚梦溪:AIGC技术通过其智能化使用体验,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颠覆传统行业的竞争格局。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搜索引擎和创意设计。在搜索引擎这个方向,AI可以纵深去结合到景区的咨询、预订、客服、会员服务等等,以此来重塑整个文旅行业的流量入口,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体系。但是,这就要求我们文旅行业的从业人员要为AI投喂大量数据来供其学习。

因此,我们要对数据库进行不断地更新,以保证AI咨询的准确性,避免AI一本正经地去胡说八道,在引导游客的时候出现偏差。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一定要有专人去专门处理这个事情。

在创意设计这个方向,其实主要还是依赖于AI技术的快速迭代。目前,无论是文生图也好,还是AI旅拍也好,这些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是在AI生成视频方面,其实还是受到了时长和效果的限制。尤其在目前Sora没有完全开放之前,我在应用层面的感受就是这样。

对于景区和企业来说,应用AI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需要有创新理念和明确目标,并且要有专项的对接人来负责推进AI落地这个事儿。其次,在科技创新应用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对游客市场去进行教育,当然这并不容易。最后,我们要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嗅觉,积极实践AI项目。其实大部分匹配文旅行业的AI项目是一些轻量级的应用,它不会太难落地,门槛也不是很高。

3.AIGC 实战派:面向未来,生成式AI会给文旅行业带来哪些想象空间?

龚梦溪: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AI内容创作的普及化与创新加速。AI技术能够高速生成高质量的文化内容,基于这一特性,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觉得可能会出现区别于某音、小某书这类依赖用户原创内容的社交平台。在那样的时代,在AI的助力下,人人可能都会是创作者。自我表达的方式变得更简单,创新和创意也随处可见。在AI释放创作者的想象力之后,更多令人惊叹的作品会被创造出来,之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边界也将逐渐模糊。

二是万物皆可建模。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万物皆可建模”的情况。如今我们用的文生图大模型,很多是基于SD(Stable Diffusion)这样的开源模型来开发的。这种开源利他的做法将激励全球数百万创作者,生产出更多精美的模型,共同来搭建和呈现虚拟世界。对文旅行业来说,以后也可能成为一个充满了模型的广阔新世界,文旅目的地也可能成为通往元宇宙,连接线上线下体验的出入口。

三是达成人机协作新境界。人类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创造力,而在我的理解中,AI只是工具。根据AI运行的原理,无论是使用ChatGPT、Midjourney还是Sora,其实都需要我们人工输入提示词,进而引导其生成智能内容。换句话说,这个表达式的优劣、内容质量的高低是由人类的创造力来决定的。因此,我认为AI没有抢人类的饭碗,反而在不断地督促人类进步。深化人机协作,利用跨模态技术,可以激发创意、增加内容多样性并降低成本,这一切都预示着其在文旅行业大规模应用的未来。

本文转载自​​51CTO技术栈​​,作者:诺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已于2024-6-11 10:14:26修改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